【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聯合國氣候機構19日公布最新協議草案,損失與損害氣候賠償計畫已有初步討論結果,草案顯示將設立氣候基金,針對受氣候變遷響最鉅的開發中國家做賠償。不過草案仍須來自近兩百國的與會代表投票同意。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7屆締約方大會(COP27)已在埃及進行兩周,針對開發中國家的損失與損害賠償,是此次峰會的關鍵議題。由於討論進度不如預期,原定18日結束的峰會已延後閉幕。
逾130個開發中國家一致要求建立基金,以幫助它們應對洪水、乾旱和其他氣候影響所造成的不可挽回損失。巴基斯坦談判代表伊伯罕強調,巴國今年釀成逾1200人喪生的超大洪患,絕對不是單一事件,已開發國家作為主要的溫室氣體排放源,應負起氣候變遷責任,制定損失與損害賠償機制。
最新草案中,多個最具爭議的基金相關決定,將推遲至明年,屆時「過渡委員會」將針對各國提出建議,讓各國在明年第28屆氣候大會採納。過渡委員會也將確立哪些國家應為基金出資國。
美國與歐盟先前一直反對建立損失和損害基金,擔憂將有法律責任上的爭議。歐盟17日軟化態度,表示若中國大陸願意為基金出資,那麼歐盟就願意加入基金。
歐盟表示,氣候損害補償基金不應僅由歷史上碳排放最多的富裕國家,如歐盟與美國出資,中國作為二氧化碳排放大國、新興工業國家,也應被納入基金出資國。
美國氣候特使柯瑞(John Kerry)先前在COP27表示,美國不會支持建立這個基金。柯瑞18日在COP27談判的最後幾小時確診新冠病毒。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日前在氣候峰會表示,中國支持開發中國家尋求全球變暖的損害賠償,但表示補償方案應考慮富裕國家自工業化時代以來的排放。他說中國一直主張「歷史責任」原則,以反映過去的排放。中國沒有義務參與這項補償機制,但重申支持開發中國家,尤其是受氣候變遷影響而追討損害補償的最脆弱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