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愚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顧名思義,培養人才十分不易,《翻轉教室》講述的正是一位老師因材施教,努力教化學生的故事。
影片描述在巴黎明星學校教書的馮索老師,曾經教訓學生毫不留情是他所擅長,也常令學生難堪而不自覺。某次餐會,馮索對旁人高談闊論當時城鄉教育落差的原因;但他始料未及,這番言論居然間接使他成了改革偏鄉教育孩子的帶領老師。
什麼原因讓學生放棄
派到郊區貧民區中學的馮索,被迫面對一群對上課全無興趣的學生。起初馮索還以為可以靠他權威建立就能將學生導向正軌,結果卻發生一連串意想不到的考驗。
教學中,懷抱教學熱情想翻轉學生的馮索,卻陸續看見校內其他老師會把學生當壞人,等著學生一犯錯,就給予訓誡和退學處分。
某天,遇到妹妹,馮索訴說最近教書的挫折;於是,妹妹說了一個故事,希望能給一路平順的人生勝利組哥哥一些想法。
故事大意是找一個魚缸用玻璃隔成兩邊,一邊放進一隻飢餓的狗魚,另一邊放一些小魚;開始狗魚會想吞掉小魚,但每次都會撞上玻璃,一旦牠發現到一切都徒勞無功,就會停止;然後你把玻璃抽掉,小魚便可安全自在和狗魚一起悠游,這是因為挫敗感讓牠放棄再嘗試。
這個故事啟發馮索思考,是什麼原因讓學生自我放棄,要如何重拾學生學習信心?得到靈感後,他在課堂上作了一次拼字遊戲實驗,讓學生把測驗卷單字就字母重新組合成新的單字;三題後,全答不出來的學生表情十分沮喪,於是他就解釋,測驗卷分兩種,部分學生拿到簡單題型,部分拿無解題目。
這遊戲也讓學生明白,有時候我們常覺得差人一等就放棄,是可惜的,是受錯誤方式影響,其實只有用對方法,每個人都可以成功。
產生成就感喜歡學習
之後,馮索更改變教學方式,用引導「學生思考」方式教學;首先改變以往學生座位面對老師,改為ㄇ字形教學,方便學生提問及討論;一反常態在評量標準上,用鼓勵代替責罵,成績則盡量寬鬆給分,也讓學生逐漸產生成就感而喜歡上課學習。
影片中,除了看見歷經無數次挫敗經驗,馮索老師都未放棄,放下身段進行無數次的實驗,也讓我們了解到不放棄學習及改變學習方法的精神;最終,他也真正領略到如何設身處地同理學生,再翻轉自己的教育方式,來引導孩子學習;經過一年時間的因材施教考驗,讓他學會對待方式是鼓勵與理解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