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歲嚴玉英 用生命傳承香蕉絲編織

曹麗蕙 |2022.11.17
865觀看次
字級
嚴玉英致力傳承噶瑪蘭族「香蕉絲編織」技藝。圖/中華文化總會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在花蓮縣豐濱鄉的「新社香蕉絲工坊」,不時可看到八十四歲的藝師嚴玉英,傳授後輩編織香蕉絲的技巧,從「採收」、「刮取纖維」、「分線」、「接絲線」、「捆線球」到「整經」,然後在地織機上「織布」,這是耆老的珍貴技藝,她說:「不認真一點,消失就沒有了,不能讓它失傳,要給孩子、孫子傳承下去。」

台灣原住民噶瑪蘭族在二十年前正名,並推動全世界獨有的香蕉絲編織技藝振興,這項一度失傳的織布技藝,在部落耆老努力下重新保存下來。文化總會《匠人魂》系列影片,以嚴玉英為主角,拍攝「織下我們的名字」,記錄、傳達原住民重拾文化的艱辛與決心。

一九八七年起,「噶瑪蘭族之父」偕萬來,為推動噶瑪蘭族正名,走訪宜蘭、花蓮找尋偕姓親族歷史,建置噶瑪蘭族資料、母語教材,並鼓勵族人重新學習香蕉絲織布工藝,直到二○○二年,噶瑪蘭族成為台灣第十一個原住民族,也成功找回香蕉絲編織技藝。

嚴玉英是偕萬來的遺孀,也是當時香蕉絲編織工藝復振行動一員。當年新社香蕉絲工坊成立,部落耆老朱阿比、潘烏吉與潘阿玉,自記憶中提取香蕉絲編織的知識與技術,教授給族人,嚴玉英也成為第二代藝師,一步步習回工序繁複的技藝。

嚴玉英回憶,初學時因香蕉絲織到一半就斷裂,她還對著老師喊「救命」。當年喊「救命」的她,如今為這項技藝的「續命」奔走,至各地教學傳承,並在去年受文化部登錄為傳統工藝「噶瑪蘭族香蕉絲織布」的技術保存者。

被問及噶瑪蘭最重要的精神是什麼?嚴玉英毫不猶豫回答,「香蕉絲啊,因全世界只有新社噶瑪蘭有」,她強調,「不能失傳,要一直傳承下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