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珍在學佛路上永不退轉。圖/林瑋錚
作者父母鶼鰈情深。圖/林瑋錚
文/林瑋錚
今年十月,我於佛光山受菩薩戒了。母親生前,我不曾踏進佛光山,母親離去後,佛光山成了我的慧命之家。
母親是長女,婚前備受長輩疼愛,婚後父親更是呵護禮讓。我們從小上學,都是爸爸負責一切大小事,我沒有吃過媽媽做的便當。媽媽生平第一次包粽子是在我考大學那年,包進了她全心的祝福。不過,在大學畢業後,我即赴美進修,目的是遠離母親的管束。
我愛母親,但實在無法親近她。在母親身旁,我無法抑制地緊張,尤其是我自己成為母親後。
保持距離就是美,是我在母女關係中體會出來的。
母親至孝,她和佛光山結緣是因為處理外婆的後事。但由於刻意和母親保持距離,對於這些年來母親在佛光山學佛的事,我幾乎一無所知。
母親一生沒有大病痛,卻在生命最後動了四次腦部手術。照顧母親的過程很辛苦,在奔波醫院來回的路上,我常問佛祖為什麼?我們又沒有做壞事,為什麼要遭受這種果報?每次醫師建議要開刀,母親都說要等參加過水陸法會後才進開刀房,我也想生命難道沒有比法會更重要嗎?
母親的後事很圓滿,非常多法師、師姐告訴我母親和佛門結了很深的善緣,我都謝謝大家,但其實心裡沒什麼體會。我半知不解,但心裡的一根弦被撥動了,覺得母親留下了一根繩子,應該要握住它,我不想讓母親在佛光山的這幾十年成為一片空白。
我想念母親,我想在佛光山尋找那個和在家時截然不同、笑容滿面的母親。所以,我回到佛光山。
母親往生後,我心裡的靠山倒了一半,現在,佛陀是我的靠山。我知道這一生所受的來自於過去的業報,我知道「因果」了。我知道這一生能成為母親的女兒,是因為過去有著很深的因緣。我知道茹素是慈悲心、眾生平等的體現。
我知道母親在水陸法會後捨報是她的選擇,我知道水陸法會的意義了。我知道在佛光山學佛,是件無與倫比快樂的事了。
謹以此文紀念帶領我走上成佛之路的母親——佛光山榮譽功德主黃麗珍。
媽媽,我愛您,感恩您用自己的生命帶領我,我受菩薩戒了,在成佛之路上永不退轉,就像您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