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路上偶爾可見「烏賊機車」排放廢氣。為確保空氣品質,環保署規定,出廠5年以上的機車須每年接受排氣定檢,逾期未檢可罰500元。不過,每年全國超過200多萬輛機車未定檢,尤其車齡愈高、最可能排放空汙者定檢率愈低,加上地方政府告發率超低,多數未檢也沒被罰,讓違規車主更加有恃無恐,恐成空汙隱憂。
逾20年老爺車 到檢率只有6成
環保署統計,2021年全台有953萬輛出廠5年以上的機車,依法必須接受空氣汙染物定期檢驗,但僅727萬輛機車有做檢測,到檢率約7成6,較前年的7成7還略低。
進一步分析,車齡7年以內的機車,去年到檢率約有8成6,但車齡超過13年以上者,到檢率都低於7成5,尤其20年以上、最可能排放黑煙空汙的老舊機車,到檢率只有6成。
根據規定,逾期未定檢可罰500元,甚至逾期6個月未定檢,可再罰3000元。但為何每年仍有200多萬機車族不定檢?主因就在多數未定檢車主根本未被罰。以去年為例,逾225萬輛機車未做排氣定檢,但各地政府實際上僅告發8萬2414輛,僅占整體3.65%,等於有超過9成6的違規未定檢車主未受處罰,以致車主心態更加有恃無恐。
此外,若定檢不合格,須在1個月內改善並複驗合格,否則可開罰1500元。對部分高齡老車來說,前往定檢反而像是「自投羅網」,要是檢查不合格可能就得多花一筆錢修車以改善排氣,也是老車車主定檢率低落的原因之一。
根據環保署統計,定檢後不合格率就以20年以上老車的6.25%為最高。
環保署空保處長蔡孟裕說,去年5月因新冠疫情實施3級警戒,環保署延後機車排氣定檢時間,因此去年到檢率較前年略低;但過去幾年到檢率有呈現上升趨勢。
至於逾期未檢的告發率過低,蔡孟裕說,各地環保局告發案件有輕重緩急順序,有些未到檢機車可能因非常老舊或已損壞多年,已長期未上路,只是沒到監理單位註銷車牌;地方政府會結合道路或停車場的車牌辨識系統,優先開罰有上路但未到檢的機車,藉此實際改善道路空汙;各縣市到檢率、告發量會列入考核項目,督促地方執行機車排氣定檢業務。
不懂維修保養 輪胎皮磨光照騎
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理事長周志彥指出,很多不常用的老車未接受檢驗,整體機車到檢率也不高,除非在路上騎車被抓到,否則也很少受罰,即使結合車牌辨識系統,也難免有「漏網之魚」。
周志彥表示,未來機車也應該加強安全項目定檢,很多機車車主根本不懂如何維修保養,上路非常危險,曾看到有些機車輪胎露出紡織層、皮都磨完還在騎,或是後照鏡少一邊、方向燈不夠亮甚至只能開遠燈,造成交通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