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政府環保局稽查人員10月30日到場時,南門圳呈現紅褐色。圖/宜蘭縣政府環保局提供
【本報宜蘭訊】宜蘭縣羅東鎮南門圳和十六份圳,上月底呈現一片「橘海」,民眾看了嚇一跳還形容是「泰式奶茶」。縣府環保局獲報展開追查,發現源頭是上游一處社區大樓,當天確實有抽地下室陰井的地下水到側溝,底部鐵質沉積物連帶排出,水色呈紅褐色則與鐵質濃度高氧化有關,隔天即恢復正常,迄今無死魚情事。
環保局10月30日陸續接到民眾反映後,到場採樣十六份圳的紅褐色水體,檢驗結果為pH值7.8、水溫約23度,重金屬鐵濃度每公升1.76毫克,遠高於一般河川水質鐵濃度每公升0.3毫克以下。
環保局表示,當時部分流速較慢區域可見紅褐色沉積物,研判該水色為鐵質濃度升高及氧化反應所致,31日確認南門圳、十六份圳的水色已恢復正常,迄今尚無死魚情事。
連日來,環保局積極勾稽十六份圳周邊流域範圍或上游區域,篩選印刷行、輪胎行共2家小型業者、16家列管營建工地,以及4處下水道管線工程,陸續排查現況都沒發現汙染疑慮。另派人沿水圳溝渠上游檢視確認,有紅褐水痕自側溝流入水利溝,經查該側溝是一處社區大樓作為排放雨汙水之用。
環保局指出,該大樓地下室停車空間可見數處地下水持續湧出,沿管溝收集至地下室陰井,流經區域都能看到紅褐色水痕,陰井採集水樣的水色呈明顯紅褐色,重金屬鐵濃度高達每公升168毫克。
該大樓10月30日下午確實有持續抽出地下水,排放到該側溝,順流到南門圳和十六份圳。環保局表示,社區當天無從事有色廢水製程、施工開挖,社區主委於稽查時深表悔意,也承諾調整該地下水陰井抽水馬達高程,以免將底部鐵質沉積物排出;環保局提醒,改善該側溝排放地下水水質,未來應定期委託水肥業者抽除陰井底部沉積物。
環保局呼籲家戶、大樓,宜蘭縣天然地下水鐵質濃度偏高,倘若建物或土地有地下水湧出,可設置沉澱池,抽取上方較乾淨的水排放,底部若有沉積物,可委託水肥業者抽除。若建築物排放水質不符合放流水標準,違反水汙法第7條,將開罰3000至30萬元,工廠或業者若於廠區範圍或施工導致違規,可罰6萬到2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