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River
邱惠瑜/桃園市振聲高中二年聖班
我們家的小黑貓,牠的肚子上有白白的花紋,看起來就像微笑的臉;小黑貓像牠身上的笑臉一樣,總是帶給全家人歡笑。只是,歡笑的背後,是我和牠在生活上的摩擦……
第一次看到小黑貓,是在徵求領養的網站上,牠無辜又可憐的小小身軀,被前主人拍下來放上網頁。與前主人聯繫確認後,爸爸和我便動身前往新竹,把牠帶回家。帶回家時,小黑貓才一個月大,全身光禿禿的,眼睛的藍膜也還沒退;與可愛完全沾不上邊的牠,卻輕易獲得我的愛。年紀還小的牠,常常不知輕重抓傷人,雖然知道這是飼主必經過程,但還是氣得咬牙切齒,忍不住對牠說:「我對你不好嗎?我沒有餵你吃飯嗎?」無數的怒氣得不到解釋,只能學習放下。
在家裡,牠想去哪裡都可以,只有餐桌是唯一禁區,因為不小心誤食有害的食物就糟糕了。每次牠只要跳上餐桌,我就會把牠驅趕下來,但有一次牠不服氣,對我下了重手──手腕內側冒著血珠夾帶刺痛,猩紅的抓痕帶著火辣辣的疼痛,看著躲在角落發抖的牠,我猜想牠會因此感到愧疚。那天晚上,本來不喜歡跟人一起睡覺的牠,竟然靠著我的腰睡著了。
好景不常,隔天晚上我們又發生了衝突。不忍心下手的我,只能流淚把自己跟牠關進房間。安靜的房間裡,除了蜷縮在角落的我,還有趴在地上的小黑貓。牠傻傻的看著我,我流著淚看著牠,一人一貓,彼此相望,忽然打開房門的媽媽看到這一幕,忍不住說:「一物剋一物。」聽完,我忍不住趴在床上大笑。現在我知道了,原來牠就是我的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