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保署成功野放的巨口鯊重約400公斤,重返大海後210小時內一路往北移動112公里,平均每天移動13公里。圖/海保署提供
【本報高雄訊】海洋保育署與行政院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合作,今(2022)年6月11日在花蓮外海成功野放1尾長達3.5公尺的巨口鯊,並取得210小時北游紀錄,經查這尾海洋巨獸已突破1990年在北美沿岸的50小時向南游的紀錄,相當珍貴。
海保署表示,巨口鯊(Megachasma pelagios)是罕見的大型濾食性鯊魚,1976年才被發現命名,40多年來全球僅記錄到264尾,超過50%的紀錄是在台灣。因數量稀少,漁業署已公告為禁捕物種。
海保署這次成功野放的巨口鯊,重約400公斤,重返大海後210小時內一路往北移動112公里,平均每天移動13公里,牠夜晚在200公尺淺水層活動,白天下潛到平均400公尺深海,最深達733公尺,晝夜棲息深度明顯差異。
海保署表示,巨口鯊愛在大洋中水層悠游,因魚體及鰭部柔軟,不像其他鯊魚類擁有快速的游泳能力,這次野放時,標識籤在宜蘭頭城離岸35公里處彈脫,研判晝夜垂直洄游行為,可能與餌料生物棲息分布水層有關。
據台灣海洋大學2021年研究,巨口鯊多在北太平洋洄游,以菲律賓及印尼附近水域為產仔場,之後朝北移動,春夏之際經過台灣東部外海,之後橫跨北太平洋抵達東側,再返回印尼菲律賓水域。
台灣海洋大學推測巨口鯊洄游路徑。圖/海保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