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保署成功海放巨口鯊 取得北游資訊紀錄

 |2022.10.26
2028觀看次
字級
海保署成功野放的巨口鯊重約400公斤,重返大海後210小時內一路往北移動112公里,平均每天移動13公里。圖/海保署提供

【本報高雄訊】海洋保育署與行政院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合作,今(2022)年6月11日在花蓮外海成功野放1尾長達3.5公尺的巨口鯊,並取得210小時北游紀錄,經查這尾海洋巨獸已突破1990年在北美沿岸的50小時向南游的紀錄,相當珍貴。

海保署表示,巨口鯊(Megachasma pelagios)是罕見的大型濾食性鯊魚,1976年才被發現命名,40多年來全球僅記錄到264尾,超過50%的紀錄是在台灣。因數量稀少,漁業署已公告為禁捕物種。

海保署這次成功野放的巨口鯊,重約400公斤,重返大海後210小時內一路往北移動112公里,平均每天移動13公里,牠夜晚在200公尺淺水層活動,白天下潛到平均400公尺深海,最深達733公尺,晝夜棲息深度明顯差異。

海保署表示,巨口鯊愛在大洋中水層悠游,因魚體及鰭部柔軟,不像其他鯊魚類擁有快速的游泳能力,這次野放時,標識籤在宜蘭頭城離岸35公里處彈脫,研判晝夜垂直洄游行為,可能與餌料生物棲息分布水層有關。

據台灣海洋大學2021年研究,巨口鯊多在北太平洋洄游,以菲律賓及印尼附近水域為產仔場,之後朝北移動,春夏之際經過台灣東部外海,之後橫跨北太平洋抵達東側,再返回印尼菲律賓水域。

台灣海洋大學推測巨口鯊洄游路徑。圖/海保署提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