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識向量】正負情緒影響大腦感知 |2022.10.23 語音朗讀 525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當心情很差的時候,情緒也會對我們的人際互動造成影響。圖/123RF 文/本報綜合報導一般人看見遭遇不幸的情境,大多會感受到一種同情的共鳴,所以很容易就能設想劇中人物的境遇,並對其遭遇感同身受。這種情感是基於人類的本能,它讓我們能夠同理他人的感受。據研究,當看到別人受傷害的時候,與自身疼痛有關的大腦區域,也會變得活躍起來。心理學研究分析,人的情緒狀態對同情心是有所影響的,也會改變我們的大腦感知,因而產生對他人的反饋。尤其是當心情很差的時候,情緒也會對我們的人際互動產生影響。人的情緒會以無數種方式影響行為,就選擇食物來說,當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吃得不是那麼健康,例如,吃一些垃圾食物。圖/123RF負面情緒作用當朋友處在情緒低落時,這種感覺是會感染的,因而也使得我們感到消極。有一項研究發現,負面情緒甚至會在社群媒體上擴散傳播。情緒作用是如此的大,以至於當我們處於積極的情緒時,它可以抑制受傷害時感到的痛苦,正向情緒能提供一種類似於鎮痛劑的效果。而當涉及到負面情緒時,就會發生相反的情況,它也會讓我們對痛苦的感覺更誇大。近幾年有研究指出,當心情不好時,情緒會影響我們內心應對他人痛苦的感知,也就是說,它會抑制我們的同情心。日內瓦大學的艾米莉‧喬-塔瑟雷特(Emilie Qiao-Tasserit)和她的團隊所做的一項研究——情緒如何能夠影響我們對處於痛苦中的他人的反應。實驗中,參與者在腿上放一個升溫的裝置,並使他們感覺到疼痛。除了讓他們感到疼痛,同時也讓他們觀看別人痛苦的片段,團隊還對正在接受腦部掃描的參與者,播放帶有正面或負面情緒畫面的影片剪輯。研究小組想知道,參與者是否對那些遭受痛苦的人產生同情感。有研究發現,消極的情緒可能會改變大腦感知痛苦的敏銳度。圖/123RF結果發現,那些看了負面情緒影片剪輯的人,再看到處於疼痛中的其他人時,在與疼痛有關的大腦區域中——前腦島和中間扣帶皮層,表現出較少的腦部活動。原本當我們看到別人處於痛苦,或者自己經歷痛苦的時候,這些區域通常是會處於激活的狀態。喬-塔瑟雷特解釋說,其原因就是負面情緒抑制了大腦感知他人痛苦的敏銳度。出現消極行為這一項實驗的發現具有意義,它顯示了情緒確實能夠改變我們的大腦狀態,而透過這樣的作用,我們自己的感受影響了對他人的感知。同時,喬-塔瑟雷特還發現,在觀看了一段情緒消極的影片之後,就算是看到一個不帶情緒的面容時,也會做出較為消極的判斷。這些結果顯然具有現實層面的意義。如果一個主管,比如公司的老闆,在他們的生活中經歷過一些負面的事情,就算只是看了一部悲傷的電影那樣單純的事情,他們對一個處於痛苦中的同事,就會變得不那麼敏感,甚至對他們的看法也會顯得消極。圖/123RF另外,有一項腦部掃描的研究指出,人們會對那些不在自己身邊,但實際上是經常親近的社交人士,比如在健身房運動的隊友,表現出較少的同情心。因此,當心情糟糕的時候,確實會讓我們較不那麼容易感知別人的感受,如果他沒出現在眼前,就更不用說了。移情困境作用為什麼負面情緒會抑制同情心?這可能是某種特定類型的移情作用,可稱之為「移情困境」。日內瓦大學的奧爾加‧克里姆茨基(Olga Klimecki)解釋,當別人遇到不好的事情,而我們感覺到「不知所措」的時候,這會使得你想要保護自己,而不是被消極情緒所影響。與典型的移情相比,這種類型的移情,甚至表現出不太相同的大腦活動狀況,可能因此減少了同情心。也有一種可能,那就是任何引起負面情緒的情況,都會鼓勵我們更加關注自己,以及我們自己面臨的任何問題。也就是說,處於過度消極情緒中的焦慮和抑鬱症患者,更有可能只關注自己的問題,並顯得孤立無助。同理心與生俱來克里姆茨基和團隊所進行的一項研究甚至發現,移情困境會增加攻擊性。在這項研究中,參與者經歷了不公平的情況,然後給他們有機會懲罰或是原諒競爭者。並且,她研究中的參與者,在進入實驗室之前被要求做性格測試,結果發現,那些天生更具同情心的人,會做出較少貶低對手的行為。對於克里姆茨基來說這是一項新發現。在她對移情作用的廣泛研究中,她展示了人們能夠培養更具同情的行為,她發現這種同情心理的感覺是可以經過訓練而來。因此,我們對他人的情感反應,顯然不是一成不變的。圖/123RF這也顯示,面對別人的痛苦,即使自己在消極情緒中,也還是可能重新喚起內心的共鳴。而如果思考事情的立場能夠更加積極時,它會幫助拓展我們的注意力,以應對別人的需求。因此,這可能有助於建立更好的關係,而這是幸福感的一個關鍵因素。所以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能夠閱讀或看些積極的故事,就是維持同情心的最佳時機。同時,你會對他人的痛苦,無論是真實的還是虛構的,將不再感到那麼難過了。 前一篇文章 【心靈震撼】體驗敬畏心理效應 下一篇文章 【純素主義】新飲食潮流不可不知 熱門新聞 01柏林佛光山 正信三寶弟子皈依2025.09.0302【王文靜看世界】犍陀羅佛像——二千年前最早佛像的起源2025.09.030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堂的生活與清規 4-22025.09.0304天安門今閱兵 中俄朝同框抗西方壓力2025.09.0305食物花園連線 翻轉飢餓困境2025.09.0306毒素製成美容劑2025.09.0307【藏在剪紙中的故事──時光飛逝】棒棒糖2025.09.0308玻尿酸是什麼?2025.09.0309國光停駛8路線 9月8日起統聯接手2025.09.0310【文化印象】訪北京中法大學舊址 2025.09.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如何在科技時代 增進認知與創造力過度依賴AI 認知衰退有隱憂人為何想去天堂或淨土日常生活情境 運用優勢談判模式敬畏情緒 跨越心靈與科學【複利效應】累積無價心靈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