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問卷》走出傷痛   生亡兩利

 |2008.04.23
1086觀看次
字級

問:我兒子在民國九十五年車禍往生,才十九歲。事發時我還跟同事說說笑笑,為何我兒出事我跟他一點心電感應都沒?很多師姐跟我說他是來報恩的,我情願當初沒生他,讓我痛苦一輩子;有人講他年紀那麼年輕,奶奶、父母沒送完,要受很多罪,我聽了好難過。有天我夢到他,站在我床前,穿的是淡灰色上衣跟長褲(像師父穿的那種),衣角還因風飄起,不知是什麼意思。

福報禪師答:因為人們主觀地認為,生命的過程不外乎生、老、病、死,因此每聽聞年紀輕輕即結束了一生,遺憾的程度就大大增加,這是因為心理沒有準備好接受死亡。外人尚且如此,何況是親生骨肉?

妳的傷痛與不捨不難理解,雖然佛教認為盡量不要讓悲傷的心念影響亡者,而讓亡者產生執著,但做為一個母親,談何容易?悲傷是必然;但早日留下思念、走出傷痛更是必須要做的動作,這不僅是為自己,也是為了讓往生的兒子早日解脫。

首先不可再去探究什麼心電感應,世間母子固然也許有此現象,但不是絕對,大部分是故事或戲劇的效果,若因此歸咎於己不能自拔,亡者怎能安心往生?再者,個人有個人的業力要承擔,先父母親人而亡就得受折磨,這是民間說法,若以佛教角度看,反而有可能因為父母親人像妳一樣,日日相思斷腸,悲傷不捨,使得亡者因此也不捨世間親情,而沉迷於悲傷氛圍不得出離;妳若放下,不再自責、不再悲傷(不是叫妳不要思念),他就能解脫。

想他的時候不要壓抑,就好好的想他酖想他的聰明有禮、他的頑皮惹禍、他的忤逆犯上、他的乖巧貼心……;不想他的時候,也不要覺得會被質疑不像失去兒子的母親,難道失去兒子的母親都得扛上一副愁苦的枷鎖嗎?

年輕人對死亡比妳還沒準備,比妳還疑惑,也許他還等著妳引導他往生善道呢,放下悲傷和無謂自責吧!先功德回向,引導他去往光明淨土要緊,《地藏經》、《金剛經》、《阿彌陀經》都可助妳、助兒子一臂之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