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人間國寶藝師生命經歷 《一丈青》本周六上演

羅智華 |2022.10.18
2088觀看次
字級
《一丈青》以文化部「人間國寶」藝師江賜美的人生經歷改編。圖/文化局

【記者羅智華台南報導】《一丈青》以文化部「人間國寶」藝師江賜美的人生經歷改編。約1962年期間,江賜美於新化、歸仁等地的「竹管戲園」演出,由於戲園紛紛轉型為電影院或歇業。為了養家活口,江賜美與家人騎上腳踏車,翻山越嶺到鄉里行間,賣藥演出。《一丈青》藉由「離家門,入江湖」這樣非一般女性的成長歷程,映照外台戲班衝州撞府,因生活歷練而得來的人生領悟。

「真快樂掌中劇團」為三代同堂的家族劇團。創辦人江賜美女士,為台灣第一代布袋戲女演師,現今以90歲高齡,繼續從事布袋戲的演出與創作。傳子柯加財、傳孫柯世宏與柯世華,目前一家三代傳承,共同為袋戲戲的文化延續而努力。

近年第三代的布袋戲跨界與跨媒材的演出形式《孟婆‧湯》、《一丈青》、《王爺飯》,受到迴響與喜愛。《一丈青》更入圍第31屆傳藝金曲獎「最佳團體年度演出獎」與「最佳劇本獎」,其當屆其他入圍者,均為大製作,大成本的作品,《一丈青》能與小製作,精簡的戲劇效果,呈現出演出實力。

台灣布袋戲大都以男性觀點為主的演出形式,反而較無女性觀點的切入。「真快樂掌中劇團」創辦人江賜美女士,為台灣第一代女主演,更是以90歲高齡繼續從事布袋戲演出工作,以女性觀點詮釋歷史劇目,著墨於劇中女性內心的情感與細膩的人物刻劃,並成為「真快樂掌中劇團」家族劇團的演藝特色。

1950 年代末期,百戲興盛的內台戲,因為電影的普遍,布袋戲演師逐漸失去一展技藝的舞台,進而轉向走村撞鄉的賣藥演藝人生。江賜美於1959至1967年期間,為了養家活口,騎上腳踏車,翻山越嶺到鄉里行間,靠著布袋戲吸引觀眾的聚集,藉由演出中的廣告賣藥,賺取微薄的生活所需。由於四處奔波,也練就了,看眼色,善於變通,則人際關係暢通無阻;看天色,知道進退,可以免受風雨之苦。江賜美說「咱作戲人,就是江湖人。咱四界走撞,路草生疏,要學看人目色,也要會看天色。」

劇中採用戲中戲的方式,以腳踏車作為布袋戲舞台的媒介,藉由兩台腳踏車與廣告布旗的排列組合的視覺概念,創造出豐富的空間場域。舞台上的江湖,不僅是布袋戲班在巷街廟口的勞動生活,也同時是水滸世界裡的各式江湖;除了有布袋戲人物的存在,也呈現出演師們後台的現實狀態。打破大眾對布袋戲演出的既定印象以及視覺,展現「傳統新藝」的布袋戲新面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