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持續大廈強制病毒檢測 港大研究:成本效益低應取消

 |2022.10.15
613觀看次
字級
示意圖。香港大學研究發現,大廈強制檢測成本高但難阻截社區傳播,認為應取消。圖/中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香港政府持續執行大廈強制檢測來控制疫情,但香港大學研究發現,大廈強制檢測成本高但難阻截社區傳播,認為應取消。

當前香港政府會因應發現新冠病毒陽性病例,又或發現某地方的污水樣本呈陽性,而指明該地方需進行強制檢測。

在政府發出的公告中,會指明曾於某時間內身處某地點的人需進行強制檢測,沒有進行強制檢測的人可能會被罰款。而當某住宅大廈發現有陽性病例,整座大廈的居民便需要進行強制核酸檢測。

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等專家13日發表有關強制檢測及封圍大廈強檢的研究,分析香港2020年至今年2月中數據。

當中發現,第5波疫情首6周,有1097幢大廈合共被要求進行強制檢測4174次,共找出1888例陽性病例,每幢大廈被納入強制檢測的次數中位數為4次。

研究再以每100幢大廈計算,發現每次強制檢測找出45例陽性病例,由於部分大廈被要求強制檢測多於一次,每100幢大廈最終可找出172例陽性病例。

參與研究的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講座教授高本恩表示,當社區已經持續有病例出現,藉強制檢測只能找出少量陽性病例,成本非常高,而且難以阻止病毒在社區傳播,缺乏成本效益。

他認為強制檢測應取消,應該將錢用於其他更有成本效益的地方。

高本恩又表示,應取消海外抵港的入境者進行核酸檢測,因為這樣無法阻截變異病毒株傳入香港。

香港頭條日報9月報導,該報向香港醫務衞生局查詢過去3年有關核酸檢測的開支,獲回覆指由2020年11月起至今年8月底,該局在社區檢測中心和流動採樣站、圍封強檢行動中合共進行3730萬次核酸檢測。截至今年4月,相關開支約港幣58億元(約新台幣236億元)。

中國大陸追求疫情「清零」而經常進行大規模核酸檢測,成為市民生活的日常。東吳證券研究所今年5月發表研究報告曾推算,若中國一線、二線城市都實施常態化核酸檢測,每個月費用為人民幣1212億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