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為推廣縣市觀光,並鼓勵民眾搭乘大眾運輸,觀光局2010年起推出「台灣好行」景點接駁公車,但儘管國旅大爆發,台灣好行搭乘率未見起色,去年開通61條路線,平均搭乘率僅39%,今年更慘,截至8月底,67條路線搭乘率只有38%。隨著國境將開放,客運業者盼觀光局加強國際行銷,或搶攻銀髮市場。
觀光局統計,台灣好行2019年開通49條路線,高達479萬人次搭乘,平均每條路線搭乘率為59%。但受疫情影響,近年搭乘人次、搭乘率不斷下滑,今年截至8月底,僅194萬人次搭乘。
審計部質疑,觀光局近兩年補助地方政府近2億元,辦理台灣好行的路線營運及品牌行銷作業,但搭乘率未見起色,要求通盤檢討。
首都客運總經理李建文認為,以前台灣好行偏重國民旅遊,但疫情讓業者失血嚴重,應積極吸引境外旅客,盼觀光局加強國際行銷,包括在國外網站曝光、請國外網紅宣傳等,全力搶客。
國光客運認為,台灣好行的熱門、冷門路線差很多,受疫情影響,大家習慣自駕,冷門路線搭乘率自然愈來愈差;儘管國境開放在即,但國際觀光客不會馬上進來,與其寄望國際觀光客,不如搶攻銀髮旅遊市場,研擬搭配敬老愛心卡等方案。
觀光局表示,已和地方政府規畫行銷,鼓勵國人搭乘,另也會請國際組協助宣傳,讓國際旅客認識台灣好行。
高雄餐旅大學觀光研究所教授劉喜臨建議,觀光局可針對不同國家地區的自由行旅客宣傳,像是日本觀光客喜歡台南、陽明山、九份,香港客偏愛風光明媚的東海岸,中國大陸客喜歡阿里山、日月潭。劉喜臨也說,國旅市場有一定的量能,台灣好行還有銀髮市場,業者不必太過擔憂。
劉喜臨表示,業者也要提升服務品質,包括加強準點率、線上導覽、班次導引、車內整潔度等,有助提升搭乘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