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喬治艾娃表示,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風險與日俱增,從現在到2026年間可能損失4兆美元產值,相當於德國的經濟規模。她警告,決策者必須採取更多措施來降低通膨,以防造成長期傷害。
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 將再下修
喬治艾娃在6日一場活動中表示,IMF將在下周發布的報告中將下修今、明年的經濟成長率預測值,將是該機構今年來第四次下修。IMF目前預測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僅3.2%,明年為2.9%。
她說,這將反映日益惡化的經濟前景,因為不斷飆升的通膨降低民眾的消費能力,而且情況「較可能變糟,而不是變好」 。她提到,在俄烏戰爭和疫情爆發之後,不確定性仍「極高」,因此警告「可能會有更多的經濟衝擊」。
IMF估計,占全球經濟約三分之一的國家,今年或明年將經歷至少連續兩季經濟萎縮。喬治艾娃說:「即使成長為正值,但由於物價上漲、實際收入萎縮,感覺也像是經濟衰退。」
喬治艾娃呼籲決策者「維持路線」來降低通膨,藉此當作穩定經濟的手段,「雖然會帶來痛苦,但這是正確的做法。即便經濟因此放緩也要行動。」
強化國際合作 因應氣候變遷
她還警告:「如果緊縮力度不夠,將導致通膨無法達標並變得根深柢固,使得未來的利率水準必須更高、更持久,對經濟成長和民眾造成莫大傷害。另一方面,若貨幣政策收緊得太多、太快,且各國同步這麼做,可能把許多經濟體推向長期衰退。」
而喬治艾娃另外接受CNBC採訪時,再次呼籲債權人對容易違約的國家重整債務,且全球最大雙邊貸款債權國中國大陸也要參與這個過程。
她表示,其他優先事項包括,針對低收入家庭,部署「臨時」和「針對性」財政措施,以及支持新興市場。她告誡全球不要「區塊化」,敦促各國強化國際合作,特別是因應糧食安全和氣候變遷等議題。
同日,美國財長葉倫也敦促主要央行繼續努力對抗通膨,同時警惕可能造成的全球壓力,「主要經濟體的決策者必須繼續實施遏制高通膨的政策,同時持續關注這麼做對全球造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