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諾貝爾化學獎由美國學者柏托齊(左起)、丹麥學者梅爾達爾、美國學者夏普里斯共享殊榮。圖/Nobel Prize YouTube頻道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諾貝爾化學獎於台灣時間5日傍晚5時45分公布,由美國史丹福大學學者凱洛琳•柏托西(Carolyn R. Bertozzi)、丹麥學者莫代爾(Morten Meldal)及美國學者夏普里斯(K. Barry Sharpless)共同獲獎,表彰三人在點擊化學和生物正交化學領域的貢獻,其中夏普利斯本次是二度獲獎。
夏普里斯2001年首度獲頒諾貝爾化學獎,他開發的點擊化學新領域對於藥物開發和分子化學有莫大幫助,曾被業界看好有可能再度獲獎,今年二度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中研院生物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林俊宏表示,夏普里斯二度摘下桂冠表彰其在點擊化學的貢獻,夏普里斯發現可用銅做催化,並且可於常溫常壓下進行,並能得到高成果。
中央研究院化學研究所副所長陳榮傑則表示,夏普里斯發表的銅催化反應可將兩個分子鍵接,且反應條件溫和,效率高且幾乎沒有副產物和毒性,簡單但具備高效率並可用於細胞操作上;柏托齊則將點擊化學用於化學生物學領域中,並可於細胞表面執行鍵接,延伸出後續用於癌症治療,並對醣類RNA疫苗研發有重大貢獻。
諾貝爾化學獎由美國、丹麥3學者共獲殊榮。圖/NobelPrize Twitter
柏托齊學生、育世博生物科技股份共同創辦人蕭世則形容,點擊化學形同是將兩個積木牢固結合,且可於多樣性的環境中運行,可以想像成倒入茶杯、茶壺、可樂中都能運作,讓分子建構變成像樂高積木。
林俊宏指出,點擊化學對醫學藥物的發展甚為重要,在於藥物強調快速篩選,點擊化學可於短時間內產生大分子資料庫供篩選,是當前最理想的方法,也影響了後續的癌症標靶藥物的研發。
陳榮傑則表示,由於點擊化學可延伸至化學生物學領域,可藉由生物正交化學將分子放入細胞表面,並可以此標定細胞,讓生物化學家觀察細胞行為,亦可觀察細胞在藥物過程中的變化,用途廣泛。
諾貝爾獎的官方推特,於台灣時間下午時便放上居里夫人的照片,暗示今年化學獎有機會再出現一名二度獲獎者。
陳榮傑說,夏普里斯分別以不對稱催化和方法學二度摘下桂冠,要把兩個領域都做好確實不容易,尤其點擊化學用途廣泛,影響後輩甚深。先前學界預測夏普里斯會二度得獎,柏托齊和梅爾達則接續研發應用,獲獎均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