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句】New Survivalism 生存第一主義

黃裕美/輯 |2008.04.20
602觀看次
字級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前首席環球投資策略師畢格斯(Barton Biggs)在他的新著 “Wealth, War and Wis-dom” 《財富、戰爭與智慧》(暫譯)中指出,人類應該「認定文明的基礎建設(civilized infrastructure)有崩毀(breakdown)的可能性」。因此,未來安全的避難所(safe haven)應該要能自給自足(self-sufficient),還要自己種些食物。裡面要屯積充裕的種籽、肥料、罐頭食品、酒、藥品和衣物等等。這並非危言聳聽,但即使歐美先進國家也可能隨時爆發動亂和叛變,等屆時法律秩序將暫時癱瘓。

換言之,生存第一主義(survivalism)不再只是野外求生者(shaggy loner in the wilderness)或活命主義者(survival-ist)的專利。所謂禍不單行,各種不同的威脅可能同時發生,例如經濟垮了(tanking economy),房市危機(housing crisis),環境災難臨頭(looming eco-nomic disasters),油價暴漲(sharp spike in oil prices),連那些自認不愛走極端的人都開始討論應付世界末日的緊急措施(doomsday measures)。

德州達拉斯53歲的營建主管擔心出現經濟大蕭條(the Greater Depression),因此過去幾年來買了不少銀幣、G.P.S.(全球定位系統)、衛星電話,還在西德州沙漠蓋了一幢簡單的小木屋。科羅拉多泉50歲的電腦資料庫主管安德森,也在地下室為全家四口儲備好幾個月的罐頭食品。

生存第一主義,不管是傳統核心版本或中產階級比較輕微的變種,都是社會焦慮下經濟領先指標,通常在社會發生嚴重的災難,像美國911恐怖攻擊或台灣921大地震,或公元2000年的千禧年Y2K電腦病毒時最易發生。50年代因擔心核子威脅,曾鼓勵民眾建私人防空壕或避難室(personal bomb shelters);到了2003年又因擔心恐怖分子發動生物或化學戰(biological or chemical attacks),要求百姓多屯積塑膠布和厚膠帶(duct tape)可以把窗子封死。

今天,經濟學家正討論信用危機(credit crisis)是否會引起金融體系全面崩盤(complete meltdown),前副總統高爾也告知我們,全球暖化可能導致大洪患、疾病和饑荒,甚至新的冰河期(Ice Age)。在高爾《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以及電影《衝鋒飛車隊》(Mad Max)的情節後,這已不再是痴人說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