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海謁祖祭典「學甲上白礁」 獲登錄重要民俗 曹麗蕙 |2022.09.27 語音朗讀 92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台南市「學甲上白礁」經文化部民俗審議會審議通過登錄為重要民俗。圖/文化部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學甲上白礁」為台南學甲地區重要歲時性祭典,也為大台南重要香科之一。文化部近日公告,經民俗審議會審議通過,「學甲上白礁」獲登錄重要民俗,截至2022年9月,國家級重要民俗已達22項。上白礁謁祖祭典—請水。圖/文化部提供、黃文博攝影文化部表示,清領時期,學甲地區鄉民即經常於保生大帝神誕日前的農曆3月11日,返回原鄉福建泉州白礁慈濟宮謁祖;日治時期,由於台灣、中國民間往來受限,逐漸改於當年登陸之處(將軍溪畔)舉行隔海謁祖祭典,不僅是泉州移民的歷史見證,也是民間文化飲水思源的具體體現,具有重大意義及高度文化代表性。「學甲上白礁」刈香遶巡十三庄並有過堡之俗,圖為宋江陣。圖/文化部提供、黃文博攝影文化部指出,「學甲上白礁」儀程複雜多元並富含在地文化特色,包含儀式性的宮內祭典、白礁亭謁祖祭典;傳統出香及入廟儀式的法師接香、將軍溪畔「大道公埔」的請水請火請香、廟埕過火淨穢等儀式;刈香遶巡十三庄並有過堡之俗,香陣中穿插自組藝閣、文武陣頭,更有報馬牛、報兵、蜈蚣陣、道士淨案等開路者,表現形式與實踐仍保留一定的傳統樣貌。「學甲上白礁」儀程複雜多元,圖為香陣中的十二婆姐。圖/文化部提供、黃文博攝影歷經清領、日治及戰後等時期,在歷史與社會變遷下,十三庄的泉州移民後代與慈濟宮信徒,仍持續共同舉辦及參與每年的上白礁及四年一科的學甲刈香,展現深厚的在地認同與文化生命力。「學甲上白礁」刈香遶巡十三庄並有過堡之俗,圖為報馬牛。圖/文化部提供文化部表示,未來將續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第92條規定,秉持保護傳承台灣重要無形文化資產使命,以地方民俗生命力與社群認同的發展為目標,與地方共同擬定與推展重要民俗文化資產各項保存維護工作,讓台灣民俗文化永續流傳,彰顯台灣多元文化資產價值。「學甲上白礁」香陣中的真人藝閣。圖/文化部提供 前一篇文章 今年國慶新亮點 勇鷹高教機將飛越總統府 下一篇文章 陳其邁會晤龐培歐 盼廣泛合作台美經貿 熱門新聞 01【閃文集】 駝峰天使2025.11.0402父親的山水2025.10.3103佛光會送家具至光復 助受災戶重建家園2025.10.3104魏碧糈 用茶講心教品德2025.11.0105印尼佛教大學教職員 佛光山佛學院培訓 2025.10.3106【遇見荷】 呼喚你的名字2025.10.3107【營養專欄】破解糖尿病飲食4大迷思2025.11.0108【墨香流韻】一筆清香 一念無塵 梅適情2025.11.0209梵蒂岡跨宗教對話60周年 教宗喜會中華人間佛教代表2025.10.3110社論--新台幣改版2025.10.3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中興新村活化 省主席官邸變身餐廳翡翠水庫支援發電 台電須付補償費林信義:台灣於APEC能見度提升國軍裝備採購 證實5案延宕鄭麗文:讓國民黨羊群變獅群APEC林信義進場與國旗同框 作者其他文章時尚老人捐設備 點亮逆風少年舞台夢台北雙年展 思慕為橋連結世界金漫獎 黃健和獲特別貢獻獎台北藝博會 趙無極、草間彌生作品吸睛國際佛光會 3度獲公益金質獎雲門關不掉的耳朵 聲響融入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