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弦琴
圖/社團法人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天琴
圖/社團法人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文/社團法人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廣西素有「歌海」的美譽,12個世居民族的民歌在廣西的土壤上各自生長。銅鼓、長鼓、蘆笙、馬骨胡、天琴、侗笛、牛腿琴、獨弦琴、彝胡等傳統樂器,製作方式奇特,曲調動聽,是民間音樂中的特色樂器,常用於各類節慶場合。
獨弦琴,因獨有一根弦而得名,屬彈撥類弦鳴樂器,有竹製和木製兩種。獨弦琴在京族民間稱「匏琴」,或稱「獨弦匏琴」,京族語即直呼「旦匏」。獨弦琴藝術主要流布於廣西東興市,通常是為京族先民出海打魚時祈禱平安所奏。演奏時,右手用貝殼或短竹片彈撥琴弦,發出震顫的聲音,左手則同時扶搖竹竿,使聲音嫋嫋顫變以形成旋律。2011年,入選為大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展期:即日起~10月23日
時間:09:00~18:00
地點: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本館第四展覽廳
佛館官網:www.fgsbmc.org.tw
活動網址:https://cichm.hanwei-hany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