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美廣西‧錦繡八桂──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獨弦琴藝術

文/社團法人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2022.09.26
1134觀看次
字級
獨弦琴 圖/社團法人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天琴 圖/社團法人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文/社團法人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廣西素有「歌海」的美譽,12個世居民族的民歌在廣西的土壤上各自生長。銅鼓、長鼓、蘆笙、馬骨胡、天琴、侗笛、牛腿琴、獨弦琴、彝胡等傳統樂器,製作方式奇特,曲調動聽,是民間音樂中的特色樂器,常用於各類節慶場合。

獨弦琴,因獨有一根弦而得名,屬彈撥類弦鳴樂器,有竹製和木製兩種。獨弦琴在京族民間稱「匏琴」,或稱「獨弦匏琴」,京族語即直呼「旦匏」。獨弦琴藝術主要流布於廣西東興市,通常是為京族先民出海打魚時祈禱平安所奏。演奏時,右手用貝殼或短竹片彈撥琴弦,發出震顫的聲音,左手則同時扶搖竹竿,使聲音嫋嫋顫變以形成旋律。2011年,入選為大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展期:即日起~10月23日

時間:09:00~18:00

地點: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本館第四展覽廳

佛館官網:www.fgsbmc.org.tw

活動網址:https://cichm.hanwei-hanya.com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