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福星台灣:台灣城鄉建築大觀(18-6)日本殖民:台北市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22.09.23 語音朗讀 151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敕使街道三線路與大正町高級住宅區 1930年代,拓寬成三線路的敕使街道以及其後方的大正町高級住宅區,此照片由「敕成町市場」(今中山市場)的塔樓上往東南方向拍攝。照片中的敕使街道已拓寬成三線道,對街那排新築的騎樓店面,後來還維持頗長一段時間,而後面那一大片地區,即當年台北最高級的大正町住宅區。舉目所見,由遠至近,依序為一條通(今市民大道)至四條通,四條通位於圖左側,後來才拓寬成長安東路。 圖右街角為今長安西路口,街角建築為紅磚外牆搭配洗石子橫帶與山牆泥塑,是日本時代常見的建築風格。該建築內曾經營藥局だるま(Daruma,達磨),再過去一間,即至今仍在營業的「林田桶店」。(人文地理考證╱何之浩)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御成町與早期敕使街道 1920年代台北御成町街景,由「御成町市場」(今中山市場)的塔樓往東南方向拍攝。御成町市場最早創立於1917年,為木造建築。1923年,因日本裕仁皇太子(後來的昭和天皇)造訪台灣,而在此地附近設立「御成碑」以資紀念,此碑如今已不知去向。昭和時期,更名為昭安市場。照片顯示,市場已改成磚造,入口處旁有一火警瞭望塔,市場前那條道路,即為敕使街道。(人文地理考證╱何之浩)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三線路朝東門方向以及環城牆綠帶公園的想像 1930年代,台北三線路朝東門方向,遠處為東門城門,此照片即今天中山南路與忠孝西路交叉口往東門方向看去。左側前方的建築為日本基督教會的塔樓,即今天的濟南教會,右側是台北醫院鍋爐室的煙囪,更左邊照片以外的應該是台北州廳,即今天的監察院。這條三線路是原台北府城東側城牆拆除後,開闢而成的寬敞林蔭大道,是台北交通和綠化建設的一環。 此時,台北人口和車輛稀少,三線路空曠寧靜,即使兒童步行其間,也如同在公園內散步一樣安全舒適。從城市現代化改造的角度來,總督府的設計師學習西方現代城市的概念,開闢大面積的公共綠地,創造宜居城市,實具遠見;只不過,他們並沒有學到最高層次的城改思惟,即在城市現代化的過程中與傳統共存。 事實上,此時在西歐一些小城市的改造中已經有了許多範例,即保留完整的城牆,將城牆內外開闢成環城綠帶公園。如此一來既保留了歷史建築,也同樣達到擴大城市綠地的城改目標,而且是更美、更有文化,也更進步的作法。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敕使街道上的御成町郵局 1920年代台北敕使街道上的店家,其中包括了御成町郵局,此照片由御成町市場轉角一警局塔樓上往敕使街道(今中山北路一段)對街拍攝。此時街道尚未拓寬成三線道,對街的那排店面,可見位於中間的「御成町郵便局」,因此區屬御成町,今天這間郵局已經遷至斜對街。事實上,在敕使街道擴建工程中,照片中整排店面已遭拆除。至於店面後面那一大片樹林,屬大正區,後來才開發成台北最高級的住宅區。圖左巷弄,為今中山北路一段83巷。(人文地理考證╱何之浩)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福星台灣》歷史畫冊(4冊) 徐宗懋圖文館於2021年推出史詩巨著《福星台灣》,全套四冊: 1.《台灣原民山海之鄉》 2.《台灣容顏古早時光》 3.《台灣城鄉建築大觀,1860-1960》 4.《台灣物產生態大觀,1860-1960》 每冊定價新台幣3800元,本報讀者優惠價2900元,四冊合購9800元。這是一套典藏的傳家之寶,保存了台灣最珍貴的歷史影像。此購書服務非由《人間福報》經營,意者請聯繫徐宗懋圖文館: shu4364@ms62.hinet.net (02)2368-4364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敕使街道朝台灣神社方向 台北市敕使街道起點(今中山北路一段近忠孝東路)北望。此段已拓寬成三線道,前方即縱貫鐵路往返基隆的平交道。平交道旁有一高塔,乃作為台北站內及扇形車庫的調度照明之用,後來還保留了好長一段時日,塔旁樹林內有一著名的料亭「梅屋敷」(今國父史蹟紀念館)。(人文地理考證╱何之浩)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日本人官舍區佐久町 1920年末期,台北巿佐久町通(重慶南路末端盲段),屬於台北南邊的日本人住宅區,緊鄰兒玉町,也是日本官舍的密集區。佐久間町位於龍匣口兒玉町之西,以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為名。後來劃入古亭區,今台北市中正區南海路以南、和平西路一段以北的牯嶺街、福州街、廈門街、寧波西街及重慶南路二段、三段之一部分均在町內。 (人文地理考證╱何之浩)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台北市京町 台北市京町通(今博愛路)的尾端,近植物園側門。植物園門口地上,擺著好幾個障礙物,防止交通工具進入,至今亦然。 (人文地理考證╱何之浩)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敕使街道上的御成町郵局1920年代台北敕使街道上的店家,其中包括了御成町郵局,此照片由御成町市場轉角一警局塔樓上往敕使街道(今中山北路一段)對街拍攝。此時街道尚未拓寬成三線道,對街的那排店面,可見位於中間的「御成町郵便局」,因此區屬御成町,今天這間郵局已經遷至斜對街。事實上,在敕使街道擴建工程中,照片中整排店面已遭拆除。至於店面後面那一大片樹林,屬大正區,後來才開發成台北最高級的住宅區。圖左巷弄,為今中山北路一段83巷。(人文地理考證╱何之浩)敕使街道朝台灣神社方向台北市敕使街道起點(今中山北路一段近忠孝東路)北望。此段已拓寬成三線道,前方即縱貫鐵路往返基隆的平交道。平交道旁有一高塔,乃作為台北站內及扇形車庫的調度照明之用,後來還保留了好長一段時日,塔旁樹林內有一著名的料亭「梅屋敷」(今國父史蹟紀念館)。(人文地理考證╱何之浩)日本人官舍區佐久町1920年末期,台北巿佐久町通(重慶南路末端盲段),屬於台北南邊的日本人住宅區,緊鄰兒玉町,也是日本官舍的密集區。佐久間町位於龍匣口兒玉町之西,以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為名。後來劃入古亭區,今台北市中正區南海路以南、和平西路一段以北的牯嶺街、福州街、廈門街、寧波西街及重慶南路二段、三段之一部分均在町內。(人文地理考證╱何之浩)御成町與早期敕使街道1920年代台北御成町街景,由「御成町市場」(今中山市場)的塔樓往東南方向拍攝。御成町市場最早創立於1917年,為木造建築。1923年,因日本裕仁皇太子(後來的昭和天皇)造訪台灣,而在此地附近設立「御成碑」以資紀念,此碑如今已不知去向。昭和時期,更名為昭安市場。照片顯示,市場已改成磚造,入口處旁有一火警瞭望塔,市場前那條道路,即為敕使街道。(人文地理考證╱何之浩)三線路朝東門方向以及環城牆綠帶公園的想像1930年代,台北三線路朝東門方向,遠處為東門城門,此照片即今天中山南路與忠孝西路交叉口往東門方向看去。左側前方的建築為日本基督教會的塔樓,即今天的濟南教會,右側是台北醫院鍋爐室的煙囪,更左邊照片以外的應該是台北州廳,即今天的監察院。這條三線路是原台北府城東側城牆拆除後,開闢而成的寬敞林蔭大道,是台北交通和綠化建設的一環。此時,台北人口和車輛稀少,三線路空曠寧靜,即使兒童步行其間,也如同在公園內散步一樣安全舒適。從城市現代化改造的角度來,總督府的設計師學習西方現代城市的概念,開闢大面積的公共綠地,創造宜居城市,實具遠見;只不過,他們並沒有學到最高層次的城改思惟,即在城市現代化的過程中與傳統共存。事實上,此時在西歐一些小城市的改造中已經有了許多範例,即保留完整的城牆,將城牆內外開闢成環城綠帶公園。如此一來既保留了歷史建築,也同樣達到擴大城市綠地的城改目標,而且是更美、更有文化,也更進步的作法。台北市京町台北市京町通(今博愛路)的尾端,近植物園側門。植物園門口地上,擺著好幾個障礙物,防止交通工具進入,至今亦然。(人文地理考證╱何之浩)敕使街道三線路與大正町高級住宅區1930年代,拓寬成三線路的敕使街道以及其後方的大正町高級住宅區,此照片由「敕成町市場」(今中山市場)的塔樓上往東南方向拍攝。照片中的敕使街道已拓寬成三線道,對街那排新築的騎樓店面,後來還維持頗長一段時間,而後面那一大片地區,即當年台北最高級的大正町住宅區。舉目所見,由遠至近,依序為一條通(今市民大道)至四條通,四條通位於圖左側,後來才拓寬成長安東路。圖右街角為今長安西路口,街角建築為紅磚外牆搭配洗石子橫帶與山牆泥塑,是日本時代常見的建築風格。該建築內曾經營藥局だるま(Daruma,達磨),再過去一間,即至今仍在營業的「林田桶店」。(人文地理考證╱何之浩)█《福星台灣》歷史畫冊(4冊)徐宗懋圖文館於2021年推出史詩巨著《福星台灣》,全套四冊:1.《台灣原民山海之鄉》2.《台灣容顏古早時光》3.《台灣城鄉建築大觀,1860-1960》4.《台灣物產生態大觀,1860-1960》每冊定價新台幣3800元,本報讀者優惠價2900元,四冊合購9800元。這是一套典藏的傳家之寶,保存了台灣最珍貴的歷史影像。此購書服務非由《人間福報》經營,意者請聯繫徐宗懋圖文館:shu4364@ms62.hinet.net(02)2368-4364 前一篇文章 【歷史點滴】莊敬自強、處變不驚(下)台灣少棒勇奪世界冠軍 下一篇文章 【壯美廣西‧錦繡八桂──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獨弦琴藝術 熱門新聞 01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2025.05.0803如是說2025.05.0704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05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6榮譽勳章博物館 訴說得主英勇故事2025.05.0807社論--關稅談判須公開透明2025.05.0808【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09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10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江南北】 天下無橋長此橋──泉州安平橋【寬鼎畫語】 諸法空相【光影紀事】 北門家政女學校之裁縫課 【時光隧道】 新芳春茶行:大稻埕飄茶香【走進大西南】 瀕臨失傳的東巴銅筆【行舟.運河──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沉浸式舟楫文化展】 千年水上之路 作者其他文章【時光走廊】 嘉南古廟系列(20-20) 東石郡【時光走廊】嘉南古廟系列(20-19)北港郡【時光走廊】虎尾郡 嘉南古廟系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