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揭開身世之迷 花蓮崇德遺址玻璃珠將送美國研究

 |2022.09.14
1032觀看次
字級
花蓮縣考古博物館將出借崇德考古遺址出土的玻璃珠,交予美國芝加哥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實驗室,進行為期1年的成分分析及研究;考古博物館還特別在原展區張貼小卡,讓玻璃珠帶著民眾的祝福出國。圖/花蓮縣文化局提供

【本報花蓮訊】花蓮縣考古博物館典藏崇德遺址出土的史前玻璃珠,將於10月「出國探索自我」,送至美國芝加哥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Field Museum)實驗室研究,盼能揭開玻璃珠的神秘身世。

花蓮縣文化局指出,花蓮縣考古博物館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合作,打破展品不外借慣例,出借崇德考古遺址出土的玻璃珠,並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王冠文將玻璃珠交予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實驗室,進行為期1年的成分分析及研究。

花蓮縣文化局表示,崇德考古遺址是秀林鄉崇德村地底下重要文化資產,曾出土大量古往今來的珍貴考古文物,包含千年前保存完整、精美紋飾的陶罐、獸骨與各式石器。

花蓮縣政府文化局文化資產科長黃用斌指出,這顆在崇德遺址出土的紅色玻璃珠是2016年辦理試掘評估時所出土,年代經判定約為距今1000多年前的鐵器時代中期,長度5.87毫米、直徑7.5毫米、穿孔直徑3.34毫米。

花蓮縣政府文化局說明,玲瓏精巧的玻璃珠能說明史前人類的審美、喜好,現在借助科學分析工具,可分析在哪裡生產、如何製作,再藉由台灣其他考古遺址出土玻璃珠比較分析,逐漸拼湊出史前台灣文化各地交流的影像。

為歡送玻璃珠出國,花蓮縣考古博物館製作「出國探尋自我中,一年後等我回來,就可以更加瞭解我了」小卡,讓玻璃珠帶著民眾的祝福出國。

依縣府資料,崇德遺址位於立霧溪河口左岸河階台地,主要位於秀林鄉崇德村上崇德聚落及附近區域,面積約8公頃。由於村民申請興建房舍,花蓮縣文化局於2016年先後在下崇德段834地號等3筆土地進行考古試掘及搶救發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