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疫情萬般皆躺平 平價兩餸飯隨之盛行

 |2022.09.13
762觀看次
字級
猴頭菇兩餸飯。圖/資料照片

【本報綜合報導】香港的兩餸飯以往被視為社會底層民眾才享用的餐點,因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重創經濟,餐飲業不景氣,民眾荷包也躺平,平價的兩餸飯反倒成為當地白領上班族與中產主婦的新寵。

據教育部異體字字典,餸讀音同送,廣東方言,意思是主食之外的菜餚,類似台灣的平價自助餐。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在香港,兩餸飯是主打外賣的餐飲,通常港幣(下同)30至50元(約新台幣118至196元)就可以買到「一飯兩菜」或「一飯三菜」的平價飯盒,而且有不同菜色。

長久以來,這種餐飲被人們視為「社會底層的美食」,自從爆發疫情大流行,兩餸飯餐廳陸續攻佔香港的大街小巷,每逢用餐尖峰時間總是大排長龍。

上門的主顧說,這是窮人恩物;也有人說,疫情之後收入減少貪便宜。精打細算的婦人則說,吃一頓各式菜色的兩餸飯,花費跟自己買菜回家料理差不多,而且沒這麼累。

BBC訪問經營兩餸飯餐廳的老闆娘Kitty。她說,以前開酒樓,因為疫情嚴峻禁止內用,重創了餐飲業,於是順應潮流改做這門生意,雖然必須不停炒菜出餐到晚上10時30分打烊,不過運作模式比以往經營酒樓簡單。

報導指出,這兩年,香港不時執行嚴格防疫措施,當地餐飲業收入驟減,加上港府宣布,今年的蔬果等基本食品價格按年增漲5%,客源減少、成本增加,餐飲業面臨的困境猶如雪上加霜。

Kitty說,香港食材的飛漲真是「猴塞雷」(廣東話,指很厲害),雞蛋以往一箱200多元,如今卻要價340元,而且200元這個價格還是她的兩餸飯餐廳剛開張期間,不過就是1年前的事。

另也有人擔心,當兩餸飯的經營成為香港司空見慣的日常,日後茶餐廳與酒樓將逐漸淡出當地的美食地圖。Kitty說,就算日後疫情告一段落,她原先經營的酒樓也不打算重新開張。

她說,以前的老顧客來問酒樓還做不做,她反問對方「是不是很久都沒去酒樓消費了」;既然如此,這樣酒樓生意怎麼做?這就是香港人生活型態的改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