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錫璋
記得小學、初中時,尚無電視,中秋節晚上,大家就在家門口地上鋪個草席,擺幾個拜過的月餅、點心,還有餅乾或汽水、果汁等,大人搬張板凳,小孩坐草席邊緣(其實坐不住,跑來跑去的);一邊談天說地,時而抬頭看天上月亮,真的是中秋賞月呀!
後來,有了電視,有些侄兒們,不太肯在門口看月亮、聊天或玩耍了,他們被電視的中秋節特別節目吸引去了,中秋夜,大家只好看著電視上的月亮吃月餅。
二十幾年前起,中秋夜我總帶著孩子到中正紀念堂走走、玩玩,空氣清新,看月亮的角度又廣。這幾年,孩子都離家外嫁了,只剩我和老妻。年紀大了,晚餐後,就吃不下什麼東西了,乾脆連月餅都不帶,單純地到中正紀念堂庭園走一圈,看看明月,感受一點「喬木生秋涼,流雲吐華月」的秋來氣息,就又過了一個中秋了。小時候的中秋草席、家人聊聚笑談,都只能在心中緬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