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台新藝術獎得主葉名樺,被譽為「為台灣編舞的歷史,寫下長期被人忽視的女性面向」,十日起她在台北中山堂演出的《波光閃閃的房間》,把過去研究二十世紀中外舞伶的結果,透過多樣表演手法呈現,內容述說一名二十一世紀的台灣舞者,如何經由對舞蹈熱情與歷史名伶相互凝視。
二○一三年葉名樺在挪威駐村,「窗外就是海,海天一線,銀光閃爍」,在都市生長的她,每天面對自然,產生某種體悟,不需要語言,而這段經驗成為《房間》舞作名字的由來。
另一方面,《房間》也是回應著名女性主義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的「每個女人都該有個自己的房間」。葉名樺說:「來到此刻現代,或許那會是個波光閃閃的房間,房間裡有無限可能,有著一切時空,不只有夢,還有跳舞的女人。」
葉名樺在《房間》中回歸實體,運用系列創作中嘗試過的多種手法:現場舞蹈、物件、影像、音畫分離、場景轉換等,運用意象,訴說舞者人生多角色的扮演,探索不同層次觀看方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