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書攝影】雲山詩意 文/游登良 |2022.09.04 語音朗讀 807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重巒層嵐 攝影/游登良大禹雲松 宋人山水史稱雄,米黻煙雲與春風。 眼前疑問氤氳樹,猶信嶺間大禹松。 書法/林章湖 攝影/游登良合歡薄暮 攝影/游登良晨光乍現 攝影/游登良蟄龍騰雲 蟄龍春醒千山動,日照騰雲掩九霄。 若響雷神猶不及,昏天潑灑雨瀟瀟。 書法/林章湖 攝影/游登良合歡瑞雪 攝影/游登良砂礑綠漪 攝影/游登良魯閣素練 晨曦拂照危峰壁,明滅疊青復古風。 白絹高懸臨宋畫,幽情追慕此相逢。 書法/林章湖 攝影/游登良游登良 1957年生。文化大學海洋生物學士、美國佛羅里達理工自然資源管理碩士、東華大學分子生物博士。曾任太魯閣、玉山、海洋與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 著有《太魯閣國家公園山水詩情攝影集─山水雲石》,以及《獸》、《太魯閣步道》、《野性尼加拉瓜》、《國家公園與世界遺產》等書。 攝影/游登良溪川遺珠 攝影/游登良鐵杉浮雲 浮雲自逐軟塵外,猶散虛空太魯關。 鐵鑄松杉無歲月,冷霜龍蟄勝看山。 書法/林章湖 攝影/游登良 斷崖曦光 攝影/游登良 文/游登良大自然變幻莫測,突然出現的一道光,飄來的一片雲,會變幻出完全不同的景致與氛圍,一年四季的更迭可以預期,積雪盈尺搭配雲海霞光卻可遇不可求。好景必需尋尋覓覓,天光雲影要等待老天的賜予,時常山下是霧雨蒼茫,山上卻是碧空如洗,我永遠無法預期會撞見什麼樣的峰巒雲霧與溪澗倒影。工作始於太魯閣,歷經了玉山、東沙環礁、澎湖南方四島、台江之後,再回到太魯閣,頻繁調動與適應中我開拓了山高水深、天廣地遠的視野,在荒涼孤獨中走出繁華生命風景,友情砥礪中讓我慢慢琢磨著天地大美。自1914年太魯閣戰役後,太魯閣才得以有幾張照片展現於世人面前,我因地緣之便,遇見多數人不易發現的景像,累積了不同觀點與視角。蘇軾的「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成了我出門拍攝的期盼,沈周的「閒來洗硯寫雲山」則是我按下快門悠然心境。攝影與畫圖不同,畫家可依照眼中的景改變成心中的意境,攝影則是從眼前的景直接找出心中的意境,框住瞬間的形色、光影、律動與空間的整體感覺,那面對面互動剎那的微妙心靈悸動,是攝影最迷人之處。有緣將作品分享,獲前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林章湖院長題詩作辭以資鼓勵,因而有詩書攝影結合的構想,而百餘年來,不知已有多少藝術家因感動於太魯閣之美而親臨取景寫生或攝影。作者簡介游登良1957年生。文化大學海洋生物學士、美國佛羅里達理工自然資源管理碩士、東華大學分子生物博士。曾任太魯閣、玉山、海洋與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著有《太魯閣國家公園山水詩情攝影集─山水雲石》,以及《獸》、《太魯閣步道》、《野性尼加拉瓜》、《國家公園與世界遺產》等書。林章湖1955年生。台灣師大美術碩士,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學博士。藝術創作為水墨、書法、篆刻與理論。歷任台灣美術院院士、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院長。獲1977年國家文藝獎。書畫作品承海內外美術機構與藏家收藏。曾受邀於藝文中心、美術館、愛爾蘭東方博物館、羲之堂、創價學會、生活美學館等。國際、兩岸名家交流展於東京、漢城、吉隆坡、都柏林、紐約、舊金山、坎培拉、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杭州等地。 前一篇文章 【攝影比賽訊息】 下一篇文章 【心的攝影】杉林,陽光透進來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3【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6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10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手機開麥拉】培養攝影眼【紀實攝影】三山農場 花之旅【紀實攝影】四季絕景‧只見線 作者其他文章【紀實攝影】山海花蓮【作品欣賞】 森川里海概念攝影【紀實攝影】 雲山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