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違2年後,柏林消費電子展(IFA)今年首度恢復實體展,現場人潮熱絡,不過無法與疫情前相比。圖/Messe Berlin提供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因疫情停辦2年後,柏林消費電子展今年首度恢復實體展,外貿協會設置的台灣精品館也重返會場,現場可見人潮回籠;不過,熱絡程度仍無法與疫情前相比。
每年9月舉辦的柏林消費電子展(IFA),針對專業買主、媒體和消費者,往年都吸引逾20萬人次參觀,號稱是歐洲規模最大的消費性電子展。
受新冠疫情影響,柏林消費電子展2020年改為線上舉辦,可惜成效不佳,2021年宣布停辦。
睽違2年後,今年首度恢復實體展,從2日至6日一連舉行5天,吸引46國的1100家廠商參展。
外貿協會設置的台灣精品館,今年也重返會場,展示14家台灣精品企業的43件產品,內容涵蓋智慧家庭娛樂、數位醫療、運動科技、監控、電競等領域,方便媒體、買主和消費者體驗。
貿協慕尼黑台灣貿易中心主任鄒慧玲表示,整體來說展館人潮還是相當熱絡,不過難以與疫情前相比,廠商普遍縮小攤位規模以減少開支,向來蓬勃的德國會展產業,這2年多來因疫情損失不少。
她指出,由於返台後的隔離規定,台商今年參展意願不高,因此貿協沒有組團參展,未來柏林消費電子展的發展,還有待觀察。
外貿協會在柏林消費電子展(IFA)設置台灣精品館,方便消費者和買主體驗。圖/外貿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