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疫情升溫,本土個案連3天破3萬例。昨本土新增3萬3875例、243例境外移入個案、36例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雙北目前增幅較高,指揮中心推估9月中下旬達高峰,但除非有特別有效的疫苗,否則民眾仍會重複感染,後續恐還會有低度社區流行。
新增本土病例分布最高為新北市7415例,其次為台北市4317例、台中市3990例、桃園市3536例、高雄市2710例。
因應中秋重陽佳節將近,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也提醒「未接種疫苗的長者、幼兒」兩大族群,不建議參加佳節聚會。
亞東醫院外科加護病房主任洪芳明表示,「BA.5疫情上升速度太快了!」這波疫情保守估計每日增加2至3萬人,加上黑數,到年底應該會有500至600萬人確診。而近期也有不少醫療人員確診,但新冠仍被歸類第五類法定傳染病,隔離加上自主健康管理,自主性被局限。政府應教育民眾「疫情流感化」的認知,病情嚴重者由醫院專責照顧、無症狀輕症者自我管理。
不過,面對BA.5疫情,民眾也擔心症狀是否與原先BA.2時有所不同,尤其是否如外電所說容易「夜間盜汗」。羅一鈞表示,這並非國際研究,只是有愛爾蘭的免疫學家接受當地廣播節目採訪時,提及觀察到有夜間盜汗現象,而非根據研究結果得出的主要表現症狀。
他說,根據英國年初開始追蹤BA.1、BA.2到BA.5的症狀比例,常見為喉嚨痛、流鼻水與鼻塞、咳嗽、發燒等四大症狀;其中小朋友發燒明顯,成人則以喉嚨、鼻子症狀為主。民眾如果出現這些症狀,可拿以快篩檢測,但症狀剛開始時,快篩不容易篩出陽性,症狀若持續且第一次檢測陰性,建議隔半天到一天再次檢測,確認是否陰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