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機車市占率從2016年的2.5%,成長到2019年時的18.7%,不料前年市占率卻幾近腰斬,僅剩9.6%,去年則只有11.6%。圖/陳正興
【本報台北訊】為達到2050淨零碳排目標,國發會宣布2030年電動機車市售比要達35%,2040年電動汽機車的市售比皆達到100%。不過據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調查,近兩年電動機車市占率「倒退嚕」,市占率從2019年的18.7%倒退至前年9.6%,儘管去年小幅回升,但距離2030年目標更有近20%的差距。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調查,電動機車市占率從2016年的2.5%,逐年成長到2019年時達18.7%,不料前年市占率卻幾近腰斬,僅剩下9.6%,去年則只有11.6%。
工研院:今年可望升至13%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表示,2020年因環保署汰舊換新政策將七期燃油機車納入補助,又取消電動機車新購補助,導致電動機車市場大幅萎縮至9.9萬輛,較2019年衰退41.4%,市占率「倒退嚕」,去年受疫情與市場提前消費影響,全年度機車市場表現低迷。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認為,今年七期燃油機車補助取消,再加上中央新購及汰舊換新補助、縣市政府加碼活動,各車廠推出新車款刺激市場等影響,預估今年電動機車市占率可望提升至13%。
此外,「2050淨零及循環經濟國際論壇」昨在高雄登場,「2050淨零及循環經濟國際論壇」,邀英、美、德、荷、澳等國官員參與倡議會談。
高市公車 2030全面電動化
高雄市政府宣示高市《淨零城市管理自治條例》今年底將提審入法,未來並攜手中鋼、中油、台電、日月光等企業採供應鏈模式以大帶小,帶動台灣能源轉型,2030年公車、公務機車全面電動化,提供低碳移動的運輸環境。但南部反空汙聯盟提出警示,高雄境內燃煤電廠按期程至2058年除役,2050淨零目標可能淪為空言。
英國代表鄧元翰表示,英國2019年即立法推動淨零,策略是倡導無碳替代品。荷蘭在台辦事處副代表白瑞樸說,荷蘭2030年原物料使用將減半,推動全國電動車充電站方案,小客車至2030年達到零碳排。
澳洲駐台辦事處副代表劉溯源說,澳洲至2030年會減少43%溫室氣體排放量,控制氣候升溫在1.5度內;再生能源的應用增至82%。德國在台協會副處長陶愛瑪指過去120年來,煤是德國溫室氣體最大的排放來源,為此德國於2020年立法逐步減煤。
南部反空汙聯盟指出,高雄市大林電廠將有2部燃氣機組擴建,並設置七接、八接天然氣接收站,未來碳排勢必持續增加,卻未見市政府要求大林電廠提出減煤、去煤的具體承諾。
市府雖宣示2030汽電共生脫煤期程及燃煤機組提前除役,但相較新北市將於2023年達成汽電共生脫煤階段,仍落後7年。
此外,台電大林電廠燃煤機組未有任何退場轉型機制,台電仍以40年運轉為目標,按此期程,高雄境內的燃煤電廠將使用至205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