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智人80】電視製作人舒爾 閱讀聖賢書 正義不磨人 文/楊慧莉 |2022.08.27 語音朗讀 668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推特 舒爾因一次車子擦撞事件,踏上道德之旅。圖/Pexels舒爾的《良善之地》,是一部評價甚高的喜劇片。圖/推特疫苗施打在風險性最高的人身上,效益才最大。圖/Pexels舒爾鼓勵世人多親近古聖賢哲人的思想,助己做出好的抉擇,成為更好的人。圖/Pexels舒爾認為,親近古人智慧能增加我們與人成功協調溝通的勝算。圖/Pexels文/楊慧莉人生中,有很多決定,考驗著人性與智慧。美國知名電視製作人舒爾的作品聚焦於人性道德面的探討。原來,一次汽車小擦撞,讓他與自己的人性直視,並決定要用方法做個更好的人……人生插曲開啟道德之旅麥可‧舒爾(Michael Schur)是美國電視製作人、作家及演員。長達二十五年的影視生涯裡,他創作和製作了許多喜劇系列,如《辦公室》(The Office)、《公園與遊憩》(Parks and Recreation)等。不消說,創作好看的戲劇是他的志趣,也是在行之事。然而,過去十年,舒爾發現自己真正的熱情在於鑽研古代聖賢書,汲取聖賢們的智慧,以作為道德立命的基礎。長銷劇與暢銷書二○一六年,他推出喜劇《良善之地》(The Good Place),這是他的電視劇本創作魂與道德迷戀相互碰撞出的結果。劇中的主要角色在過了大半輩子自私又不道德的人生後,發現自己居然陰錯陽差的上了天堂。為了不被踢出天堂,她努力學習當一個好人。《良善之地》持續播出四年,極受歡迎,期間美國歷經政治、社會等動盪不安,引發了許多道德責任問題,正是舒爾在這齣劇裡想表達的。完結篇播出時,正好逢疫情,劇中的核心問題「我們該如何善待彼此」,顯得格外切題。事實上,這個問題也是舒爾今年稍早推出的新書《如何變得完美:每個道德問題的正確解答》(How to Be Perfect: The Correct Answer to Every Moral Question)的主題。這本書後來成為《紐約時報》暢銷書,內容截取世界各地歷久不衰的哲思,引領現代人在反思中活出道德生活。車體擦痕很有事以上不管是化為影像或文字的作品,都源於舒爾一次看似不起眼的人生經歷。二○○五年,他的妻子開車,在一個龜速行進的道路上,與前面駕駛發生擦撞。警察來過,仔細檢察後,沒發現損害,雙方於是交換電話,各自上路。幾天後,舒爾和妻子接獲通知,對方要求支付八百三十六美元,因為他要更換整個擋泥板。當時,颶風卡崔娜侵襲紐奧良,讓整座城市浸泡在水裡,而舒爾與妻子才到訪過紐奧良,深深愛上那座美麗的城市。接獲帳單通知時,舒爾不僅被惹毛,還百感交集。於是,他決定親上火陣,實地了解狀況。結果,他得非常湊近去看,才勉強看得到撞痕,那條痕細細的,很像有人要掛畫時在牆上畫的鉛筆記號。因此,舒爾告訴對方,他不該在乎這種事,也直言,就是這種雞毛蒜皮的事才讓加州的汽車保險費這麼貴,還說汽車老是會遇到這種小刮痕,要去在意就蠢了,而人生中有些事比這重要太多了,如卡崔娜的影響。曉以大義後,電視製作人接著提供對方一項協議,如果他答應撤銷索賠、不修車,舒爾就要以他的名義捐索賠金額給紅十字會,作為颶風卡崔娜的災難紓困金。對方沒當下答應,但表示會再想想。暗地行事後不安舒爾對自己的解決方式感到自豪,回去上班後,開始跟朋友分享此事。朋友聽聞後加入響應,如果索賠者同意不修車,他們承諾捐助更多善款。結果,突然有兩千美元的善款承諾湧入,接著是五千美元,舒爾感覺似乎沒幾天就獲得全美數百名人的善款承諾,累積金額超過兩萬五千美元,「只要那位駕駛不修車,不提出保險索賠」。不過,舒爾所為,對方完全被蒙在鼓裡,包括他弄了一個部落格,在上頭做了一個善款承諾每小時更新機制,洋洋灑灑的弄成一個活動,還引來媒體關注。他夢想能憑一己之力拯救紐奧良,其實也就不過靠著一台電腦和自覺正義凜然的怒火。然而,沒多久,他和妻子都同時覺得胃不舒服,被一種奇怪的感受征服,好似他們做錯了什麼,但一時之間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他記得當時這樣想著,「好吧,我不在乎汽車的小刮傷,但那個人在乎啊,是這裡有問題嗎?應該不是!那麼是這個小協議,讓我們把滿腔怒火和羞愧煽向對方嗎?應該也不是吧!」接著,舒爾不置可否的開始掩面哭泣。但他有所不知的是,為了找出內心不安的源頭,他已踏上道德之旅,學習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滿腹經綸遇見更好自己舒爾的道德之旅上,有當今的哲學教授和古代哲人相伴。他打電話給教授們,他們都樂意與他暢談。他也翻出兩千五百年來的哲人理論,這些人都是智者,舒爾深感他們的思想可以助己做出更好的決定,成為更好的人。接受眾哲人洗禮舉例而言,舒爾讀到德國哲學家康德的「定言令式」(the categorical imperative)時,就明白當他要別人不在意其所在意之事,轉而去在乎自認為更重要的事,就等同「你姊跟你借了錢後,卻以北極冰帽融化這種更重要的事,要你打消還錢的念頭」。此外,康德也說,你待人時,該把人當作最後的目的,而非把人當作助己達成目標的手段或工具。舒爾意識到自己所為無異逼人就範,讓人幫忙完成自己的夢想。而他也從古希臘哲人亞里斯多德的美德學說中受益良多。慷慨、勇氣、友善、溫和等等好的德性,是這位哲人要人每日奉行之事。舒爾發現自己在處理車子擦撞之事時,多了一些怒火,卻少了對人友善之心。英國哲學家邊沁和彌爾的效益主義(utilitarianism),則讓舒爾得知其行為可能也僅有短期效益,長期來看,可能引發讓人擔心成為受害者或犧牲者的負面效應,得不償失。知古鑑今學做人即便諸多哲人不會對擋泥板之事直接給解答,但舒爾很清楚效益主義的主張者會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失望、亞里斯多德也會有些惱怒、康德應該也不會同意他的做法。如果所有史上偉大的哲學家都站在另一邊,他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了。舒爾打電話給對方,告知擋泥板之事的後續發展,並給他一個真誠的道歉。對方很仁慈的原諒他了,讓他如釋重負。他跟對方說,已經開立支票並郵寄給他了。接著,他上部落格告知結局,多數人覺得這個結局很棒,他鼓勵人們仍可將善款捐出,幫助卡崔娜颶風的受害者。結果,超過兩萬五千美元捐出,作為颶風紓困基金。儘管結局美好,但舒爾沒打算得過且過,他要持續鑽研更多的哲學義理,理由是世間有太多的道德難題,卻無清楚的規則可循,除了閱讀更多的道德義理、了解哲人的智慧,讓它們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決定、成為更好的人之外,已別無他法。皆大歡喜是目標對道德哲學的興趣,讓舒爾漸以「道德哲學人」見稱,這不免讓人想放大檢視他的行徑,看他是否有違規。對此,他大方表示,「做錯事,其實很糗,也很丟臉,但我不怕有人抓到我的小辮子,因為我們都會犯錯,每天早晨睜開眼,就開始步上隨時犯錯的旅程;如果被人發現自己道德有瑕疵,我反倒感謝對方,因為可以適時反省改過;而活出道德人生的過程中,並沒有讓我對於做錯事免疫,反倒讓我對別人的過錯更加容忍了。」舒爾鼓勵世人多親近古聖賢哲人的思想。至於哪個哲人、哪派學說最合時宜,他的看法是各家學說自有可派上用場之時。舉例而言,創造最大快樂值的效益主義在碰上疫苗施打對象難題時就有解答了,即疫苗得施打在風險性最高的人身上,效益才最大。而主張將諸多美德落實於生活中的亞里斯多德,則讓舒爾最感人性與親切,因為「這位哲人明白生活複雜而棘手,充滿各種試煉和錯誤,他要世人做的是,持續前進,讓自己離那些美德愈來愈近」。因此,舒爾也再三強調,並非讀了那些理論後就能成為完人,每次都能做出正確的抉擇,而是親近古人智慧能增加我們與人成功協調溝通的勝算。對他而言,沒有什麼比這個更重要的了。 前一篇文章 【風雲人物38】烏克蘭軍醫塔伊拉 歷劫歸來 控俄行 下一篇文章 Herstory84 薩米拉與塞爾瑪 聚焦鄉民生活 點滴在心頭 熱門新聞 01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種族和諧日2025.07.3002佛光青少年交響樂團 回山尋根演奏2025.07.3003佛教團體互信合作 跨宗派供僧 洛杉磯佛光人供養正信僧寶2025.07.3104臘腸狗吃飯 堅持帶好友共享2025.07.3005西澳中華學校 議員參訪肯定辦學2025.08.0106菲律賓慈恩寺 祈觀音護佑佛光寶寶2025.07.3107【白色墨水】輝之印象 畫布上的永恆記憶2025.08.0308味覺圖有謬誤2025.07.3109藝術翻轉醫院 療癒心視野2025.07.3010里約佛光人親子慢跑 共享美好時光2025.07.3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生活智人142】創意手表店老闆萊茲 學習當個更好的老爸【生活智人141】數位鑑識專家法里德 教你如何分辨照片真偽【Herstory97】創意工作者麗莎用幽默轉化人生 作者其他文章【生活智人142】創意手表店老闆萊茲 學習當個更好的老爸【生活智人141】數位鑑識專家法里德 教你如何分辨照片真偽【Herstory97】創意工作者麗莎用幽默轉化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