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福星台灣:台灣城鄉建築大觀 ( 18-2 )清朝時期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22.08.26 語音朗讀 224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新竹城牆的歷史典故 1890年代末的新竹城牆,始建成於1829年,最早稱為淡水廳城。淡水廳初設於1723年(雍正元年),為清代北台灣政經中心。淡水廳隸屬於台灣府,廳治初期暫設於彰化縣城,1731年遷至沙轆(今沙鹿區),1733年始遷入廳治竹塹城(今新竹市),自此之後,竹塹城成為北台灣政經文化教育的中心。 新竹古名竹塹,廳城初期並無城牆,僅在四周遍植莿竹。台灣地處大清東南海外,又曾為反清復明根據地,所以清廷採「易失易復」政策,禁止在台築城。1806年,因民亂之故築起土圍。1826年時,竹塹士紳鄭用錫等人奏請改建竹塹城,清廷終首肯建城,於是重新勘定地基,於1827年興工,1829年建成磚石城垣,名為淡水廳城,又名竹塹城。築造周圍八百六十丈、高度一丈五尺、深度一丈六尺的磚石造城牆,並建立四座城樓,東門為迎曦門、西門為挹爽門、南門為歌薰門、北門為拱辰門。 石城新建導因於海盜作亂,次因為閩粵械鬥。圖片顯示,當時竹塹城內(圖右)及城外(圖左)都有住家,且皆為閩籍。竹塹城往南到客雅溪流域,為閩粵交錯;往北過頭前溪至竹北一帶,粵籍成為多數;往東的竹東、芎林、新埔、關西,更是粵人占最大宗。另外,再加上竹塹東南一帶的生番出草習俗,在當時仍是頻繁,皆令閩人深感憂患,故支持建石磚城。 (人文地理考證╱何之浩)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福星台灣》歷史畫冊(4冊) 徐宗懋圖文館於2021年推出史詩巨著《福星台灣》,全套四冊: 1.《台灣原民山海之鄉》 2.《台灣容顏古早時光》 3.《台灣城鄉建築大觀,1860-1960》 4.《台灣物產生態大觀,1860-1960》 每冊定價新台幣3800元,本報讀者優惠價2900元,四冊合購9800元。這是一套典藏的傳家之寶,保存了台灣最珍貴的歷史影像。此購書服務非由《人間福報》經營,意者請聯繫徐宗懋圖文館: shu4364@ms62.hinet.net (02)2368-4364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清代台灣鄉間的中式牌坊 1860年代,清同治年間台灣一處鄉間的中式牌坊。這是中國傳統建築中非常重要的類型,一般分布在市坊街道、寺廟、祠堂、園林等地,為紀念功業和孝節等事蹟,質材有木牌坊、磚牌坊、石牌坊等。其造型已經被視為中華文化的象徵,甚至傳播至朝鮮半島、日本、韓國、越南等地。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清代南台灣平埔族村落 1870年代初,清同治初年南台灣的平埔族村落。房屋為木造,以茅草覆蓋屋頂,屋前為寬廣的空地,後方有高大的樹林,族人依長幼尊卑,站坐有序,顯示是有地位的家族,整體上形成19世紀台灣的優美畫面。此照片推測為西方攝影家艾德華茲的作品,刊載於19世紀的法國刊物上。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清代台灣鄉間景致 1880年代,清光緒年間的台灣鄉間,除了茅草屋和土角牆,池塘中有水牛和鴨子,土路兩旁長著竹林和樹叢。一個農民踽踽獨行,日出所作、日入而息,過著淳樸清貧的生活,時間彷彿靜止了一般。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清代南台灣農村廍亭 1870年代初,清同治年間南台灣農莊。前方右側有一尖型茅草屋頂的廍亭,此為西方攝影師愛德華茲所拍攝清代台灣的珍貴照片,如實記錄了農村景觀。本圖取自1893年出版法國人于雅樂(Camille Imbault-Huart)所著《福爾摩沙之歷史與地誌》(L’île Formose , Histoire et Description),該書內容詳實嚴謹,是西方第一部系統性介紹台灣的書籍。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台灣總督府內部陳設(原清代欽差行臺) 1890年代末,台灣總督府會議室之擺設。1892年,台灣巡撫邵友濂在布政使司西側興建欽差行臺,作為中央大員來台之視察的接待寓所。位置在城內西北,接近北門和西門,往來大稻埕和艋舺,具地利之便。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新竹東門城 1890年代末,新竹城東門城樣貌。乙末割台,日軍以武力接收台灣,近衛師團即為攻台主力。1895年7月31日,近衛師團司令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進入竹塹城,四位新竹城民代表在東門城迎接。五年後,台灣局勢逐漸穩定,原由日本陸軍管轄之各地城池,改移交給地方政府,城牆至此已喪失軍事用途與意義。其中,新竹北門於1901年因失火而焚毀。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清代高雄埤仔頭庄舊城壁 1890年代,清朝時期設置的鳳山縣治理地帶。康熙年間在此設立了縣署,之後下令建築城牆,劃分出城牆內部和外部,在當時極為繁華。乾隆年間縣城改遷至鳳山太竹橋,此地因此被稱為舊城,人潮流失。道光年間曾再次提議修復。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清代南台灣平埔族村落1870年代初,清同治初年南台灣的平埔族村落。房屋為木造,以茅草覆蓋屋頂,屋前為寬廣的空地,後方有高大的樹林,族人依長幼尊卑,站坐有序,顯示是有地位的家族,整體上形成19世紀台灣的優美畫面。此照片推測為西方攝影家艾德華茲的作品,刊載於19世紀的法國刊物上。清代台灣鄉間的中式牌坊1860年代,清同治年間台灣一處鄉間的中式牌坊。這是中國傳統建築中非常重要的類型,一般分布在市坊街道、寺廟、祠堂、園林等地,為紀念功業和孝節等事蹟,質材有木牌坊、磚牌坊、石牌坊等。其造型已經被視為中華文化的象徵,甚至傳播至朝鮮半島、日本、韓國、越南等地。台灣總督府內部陳設(原清代欽差行臺)1890年代末,台灣總督府會議室之擺設。1892年,台灣巡撫邵友濂在布政使司西側興建欽差行臺,作為中央大員來台之視察的接待寓所。位置在城內西北,接近北門和西門,往來大稻埕和艋舺,具地利之便。日本統治台灣後,原清代官署改為日本殖民官署,為轄下各級單位所使用。欽差行臺成為日本總督府,作為七任總督的辦公室,直到1919年始遷至新蓋的總督府大廈,即今天的總統府。新竹東門城1890年代末,新竹城東門城樣貌。乙末割台,日軍以武力接收台灣,近衛師團即為攻台主力。1895年7月31日,近衛師團司令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進入竹塹城,四位新竹城民代表在東門城迎接。五年後,台灣局勢逐漸穩定,原由日本陸軍管轄之各地城池,改移交給地方政府,城牆至此已喪失軍事用途與意義。其中,新竹北門於1901年因失火而焚毀。1905年,新竹州廳公布城市改造計畫,開始拓寬道路,並準備拆掉城牆與城樓,南門、西門及城牆悉數被拆,改築道路。至於東門城之所以沒被全部拆除,有一說法是,因為東門城樓又名「迎曦門」,日本國旗即太陽旗,「迎曦」宛如迎接日本一樣,且當初日軍是從東門進城的,對殖民政府而言,具有紀念意義,於是東門被保留下來。清代南台灣農村廍亭1870年代初,清同治年間南台灣農莊。前方右側有一尖型茅草屋頂的廍亭,此為西方攝影師愛德華茲所拍攝清代台灣的珍貴照片,如實記錄了農村景觀。本圖取自1893年出版法國人于雅樂(Camille Imbault-Huart)所著《福爾摩沙之歷史與地誌》(L’île Formose , Histoire et Description),該書內容詳實嚴謹,是西方第一部系統性介紹台灣的書籍。清代高雄埤仔頭庄舊城壁1890年代,清朝時期設置的鳳山縣治理地帶。康熙年間在此設立了縣署,之後下令建築城牆,劃分出城牆內部和外部,在當時極為繁華。乾隆年間縣城改遷至鳳山太竹橋,此地因此被稱為舊城,人潮流失。道光年間曾再次提議修復。清代台灣鄉間景致1880年代,清光緒年間的台灣鄉間,除了茅草屋和土角牆,池塘中有水牛和鴨子,土路兩旁長著竹林和樹叢。一個農民踽踽獨行,日出所作、日入而息,過著淳樸清貧的生活,時間彷彿靜止了一般。新竹城牆的歷史典故1890年代末的新竹城牆,始建成於1829年,最早稱為淡水廳城。淡水廳初設於1723年(雍正元年),為清代北台灣政經中心。淡水廳隸屬於台灣府,廳治初期暫設於彰化縣城,1731年遷至沙轆(今沙鹿區),1733年始遷入廳治竹塹城(今新竹市),自此之後,竹塹城成為北台灣政經文化教育的中心。新竹古名竹塹,廳城初期並無城牆,僅在四周遍植莿竹。台灣地處大清東南海外,又曾為反清復明根據地,所以清廷採「易失易復」政策,禁止在台築城。1806年,因民亂之故築起土圍。1826年時,竹塹士紳鄭用錫等人奏請改建竹塹城,清廷終首肯建城,於是重新勘定地基,於1827年興工,1829年建成磚石城垣,名為淡水廳城,又名竹塹城。築造周圍八百六十丈、高度一丈五尺、深度一丈六尺的磚石造城牆,並建立四座城樓,東門為迎曦門、西門為挹爽門、南門為歌薰門、北門為拱辰門。石城新建導因於海盜作亂,次因為閩粵械鬥。圖片顯示,當時竹塹城內(圖右)及城外(圖左)都有住家,且皆為閩籍。竹塹城往南到客雅溪流域,為閩粵交錯;往北過頭前溪至竹北一帶,粵籍成為多數;往東的竹東、芎林、新埔、關西,更是粵人占最大宗。另外,再加上竹塹東南一帶的生番出草習俗,在當時仍是頻繁,皆令閩人深感憂患,故支持建石磚城。(人文地理考證╱何之浩)《福星台灣》歷史畫冊(4冊)徐宗懋圖文館於2021年推出史詩巨著《福星台灣》,全套四冊:1.《台灣原民山海之鄉》2.《台灣容顏古早時光》3.《台灣城鄉建築大觀,1860-1960》4.《台灣物產生態大觀,1860-1960》每冊定價新台幣3800元,本報讀者優惠價2900元,四冊合購9800元。這是一套典藏的傳家之寶,保存了台灣最珍貴的歷史影像。此購書服務非由《人間福報》經營,意者請聯繫徐宗懋圖文館:shu4364@ms62.hinet.net(02)2368-4364 前一篇文章 【優游藝林】 阿姆斯格林博物館 下一篇文章 【守望精神家園:第八屆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月暨美麗中華行】壯美廣西.錦繡八桂 ─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 熱門新聞 01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2025.05.0803如是說2025.05.0704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5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06榮譽勳章博物館 訴說得主英勇故事2025.05.0807社論--關稅談判須公開透明2025.05.0808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9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10【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書藝心語】一心一意【遊藝筆記】落霞與孤鶩齊飛【大江南北】 天下無橋長此橋──泉州安平橋【寬鼎畫語】 諸法空相【光影紀事】 北門家政女學校之裁縫課 【時光隧道】 新芳春茶行:大稻埕飄茶香 作者其他文章【時光走廊】 嘉南古廟系列(20-20) 東石郡【時光走廊】嘉南古廟系列(20-19)北港郡【時光走廊】虎尾郡 嘉南古廟系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