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午後對流旺盛,中央氣象局發布台北等多個縣市大雨特報,台北市區下午烏雲逐漸厚實、天色轉暗,約4時左右降下大雨,從內湖碧山巖可見市區被籠罩在雲雨中(圖)。圖/中央社
昨日午後對流旺盛,中央氣象局發布台北等多個縣市大雨特報,台北市區下午烏雲逐漸厚實、天色轉暗,約4時左右降下大雨,從內湖碧山巖可見市區被籠罩在雲雨中,圖為台北市信義區街頭,機車騎士冒雨騎行,雨水在車燈前點滴分明。圖/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上一個登陸台灣的颱風是2019年白鹿颱風,於該年8月24日下午掠過恆春半島,此後已經整整3年無颱風登陸台灣。中央氣象局預估,目前到8月底都不利於颱風生成,要到9月初再觀察,也因為今年沒有颱風帶來充沛水量挹注水庫,加上今年7、8月降雨也偏少,到了10月中南部水情恐告急。
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說,根據歐洲模式預估,9月1日在台灣東方海面有超過5成機率會生成熱帶性低氣壓,不過研判對台灣無影響。今年颱風季帶來的水氣相當有限,他也提醒全民要節約用水。
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主任呂國臣坦言,今年7、8月的降水量相當少,據氣象局統計,從7月1日至8月24日,全台平地局屬氣象站平均雨量為214毫米,是氣象局觀測史以來同期第二低的紀錄。
豪雨小補 化解缺水仍要靠颱風
昨日午後因熱力作用,造成台灣中部以北明顯降雨,氣象局一度針對新北市、台北市、南投縣及嘉義縣山區發布豪雨特報,短延時強降雨更使大台北地區多處路段積水。
但呂國臣分析,午後雷陣雨仍比較短暫,頂多帶來200毫米降雨,雖然也是不無小補,但颱風雨勢更大且更持續,通常都可以帶來上千毫米的雨量,因此真正要化解缺水問題,還是觀察是否有颱風到來。
呂國臣也說明,往年颱風帶來西南氣流以及充沛水氣,總能讓南部水庫進帳頗豐,但今年遲遲未有颱風靠近台灣,加上到了秋冬季會改吹東北季風,更不利於南部有雨量進帳,才讓各界擔憂冬季南部恐水情吃緊。
要秋涼了 首波鋒面下周四報到
氣象局表示,今、明兩天太平洋高壓稍增強,水氣減少,各地多雲到晴,午後在山區及近山區的平地有局部短暫雷陣雨,而清晨中南部沿海地區也有零星短暫陣雨;周六晚起北部及東北部地區亦有零星短暫陣雨。
不過,周日因微弱北風影響,迎風面水氣增多,北部及東半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到了下周一至下周三又回到高壓影響,各地大多為多雲,午後西半部地區及東半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
此外,初秋首波鋒面即將報到!氣象專家吳聖宇表示,下周四(9月1日)之後可能有初秋第一波微弱鋒面接近並通過台灣附近,維持的時間會比較長,全台各地溫度可望下降,尤其北台灣感受較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