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香港電】以中國佛教寺院為主的古代佛教典籍保護工作,長期以來未受重視,在河南嵩山少林寺有近三千冊古典亟待修復,住持永信法師憂心之餘,建議大陸有關當局成立「國家珍貴佛教古籍名錄」,把佛經的保護當成全國佛教團體的重要工作。
由於歷史原因,佛典的保留大部分收藏在寺院藏經樓,束之高閣而乏人管理,並受氣候、蟲蛀等影響,法寶文物逐漸失去閱讀性。以少林寺為例,寺藏現存最早的木版書是唐懿宗咸通九年(八六八年)的《金剛經》;最早在大型圖書編輯中使用千字文編號的北宋初年「開寶大藏經」;《佛國記》、《大唐西域記》等印度歷史所仰賴的重要參考資料。
少林寺二○○七年九月聘請大陸故宮博物院專家和民間古籍收藏家鑑定後,確定寺藏典籍有兩件屬國家一級文物,兩件二級文物,上千件三級文物。
這些珍貴文物長期放在經櫃中,受到不同程度損傷,寺方考慮請古籍修復專家幫忙,永信法師說,河南當地和其他地區的寺院,面臨同樣問題,尤其南方許多寺院,潮濕氣候更不適宜保存古籍。永信法師呼籲文化行政部門進一步大力支持,撥專款修復古本佛經,並對全國的古本佛經展開佛經普查和設立修復專門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