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位於菲律賓馬尼拉的國際水稻研究所日前表示,為了提高農作物的產量,試著把不同品種的水稻雜交以培育出高產量的新水稻,或許是解決糧食危機的方式之一。
國際水稻研究所說,該所已成立了一個研究團隊,加速研發新型水稻,讓亞洲農民更快受惠。該所也與一些生物技術機構合作,鼓勵培育其它高產量新品種作物,以緩解糧食價格不斷上漲所帶來的壓力。
該所所長羅伯特‧齊格勒在聲明中說:「稻米價格不斷上漲,但米是全世界窮人的主要糧食之一,因此不論上漲多少,都會嚴重影響窮人的生活。」他表示,面對當前的糧食問題,提高水稻產量的技術將是最重要的關鍵。
國際水稻研究指出,目前中國半數以上的稻田多半種植新品種,這使中國水稻單位產量居世界領先地位,每公頃在六噸以上。齊格勒說:「中國在水稻雜交技術的成就眾人皆知,而研究高產量稻米能連帶影響世界其他水稻產區,我們對此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