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宏珍
最近這陣子,每次身體靠近飯桌時,衣服上就會黏上一些木屑,彎下腰看看桌底是有些腐蝕,看起來必須換新桌了,不然腐蝕的面積會愈來愈大,每次靠近不僅衣服會被黏,地上也會有掉下來的木屑。
雖然,桌底是老舊了,但是,白底碎花的桌面仍是完好如新的,要換掉真的有點捨不得。記得三十多年前,我在家裡教洋裁,中午、晚上各有一批學生。為了方便學生裁剪、繪圖,我除了有活動的裁桌,隨時可移動之外,就特別買了這個十尺長,五尺寬的桌子。
這個桌子可以伸縮,學生多時把桌子往左右兩邊拉開,桌面就變大了。家裡偶爾有客人來也是這樣。不需要用時就把它縮小,放在窗邊可當飯桌、書桌。孩子們小時候,我們母子就在這兒看書寫字、剪貼報紙、討論功課。家裡有南部的親戚來訪,我們在這兒吃飯聊天,賓主盡歡。
孩子慢慢長大後,他們有各自的房間和專屬的書桌,它不再陪孩子們做功課,功成身退後成為飯桌。
由於我喜歡蒔花種草,我會隨季節更迭,在餐桌上放一盆當季盛開的花,讓餐桌多一點風雅。
記得有一年母親節,有位朋友夫妻到家裡來串門子。由於大夥兒相識多年,無所不談。朋友的太太忽然問外子,今天是母親節,您可有送束花給太太?正當外子尷尬不知如何回答時,她先生倒是搶先說:「人家可大氣浪漫了,送一束算什麼,你沒看人家是送整盆的。」
此話一出,不僅替外子解除了窘境,還展現了這位先生的幽默機智。這件事一直讓我印象深刻。這張桌子就這樣,陪孩子們長大,陪我們夫妻到老。
那天,當外送員送新桌子來,要把它拆卸時,發現它的桌腳很堅固無法拆,是用卡榫拴緊的,不是用螺絲。他表示送家具二十多年了,第一次遇上老師傅純手工打造的。他問我要不要留下來,否則他想帶回家,我點頭答應。
看著他小心翼翼的把桌子搬出門,我依依不捨地撫摸桌子四周,感謝它三十多年的溫馨陪伴,讓我們一家度過了無數個溫暖快樂的晨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