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 10大警訊
資料來源/衛福部國健署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
【本報台北訊】健保署統計,近年失智就醫人數持續增加,從2015年的24萬7131人,至去年增加為29萬6997人,65歲以上失智盛行率約8%,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失智時鐘快速轉動,如何讓民眾在尋求照顧資源不迷路,是國內失智症照顧一大挑戰。
全台失智人數到底有多少?政府公布的失智人數統計有三項不同的數字,包括去年健保就醫人數29萬6997、依盛行率推估全台患者人數30萬、衛福部長照司統計全台失智症患者約29.7萬。三個數字雖然相近,但代表意義大不相同,盛行率為預估值,盛行率若與就醫人數接近,表示國內失智確診率接近100%,與現況並不相符。
失智症診斷並不容易,衛福部於2017年公布「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2.0」,希望2020年有5成患者被診斷、2025年達到「失智友善777」,被診斷患者逾7成。
目前失智盛行率推估與健保就醫數據都有其侷限性。目前失智盛行率推估,依據2011年至2013年進行的流行病學調查,認為65歲以上失智盛行率約8%計算。上次流行病學調查已是10年前,雙和醫院副院長胡朝榮表示,衛福部已委託國衛院做第二次流行病學調查,待結果出爐,可了解更精確的狀況。
胡朝榮認為,從健保就醫人數,目前應已提前達到「失智友善777」的目標,下一個目標應該「確切診斷」,失智症種類很多,包括阿茲海默症、血管型等,必須更進行診斷,再給予合適治療。
確診率9成9? 「公衛奇蹟」
台灣失智症協會祕書長湯麗玉表示,盛行率與醫療診斷人數幾近吻合,台灣失智症確診率來到9成9,等同社區內完全沒有尚未被找到的失智症患者,她直言:「簡直是公衛奇蹟」。
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表示,台灣醫療方便,但到醫院就醫不一定就等於確診失智症,目前被診斷失智症之後,未必會使用政府提供的長照資源,導致「確診不一定確診」、「真的失智症患者沒用資源」等情況。
失智≠正常老化 近半民眾誤會
失智照顧是超高齡社會重要挑戰,調查顯示,46%民眾認為失智症是正常老化現象,其中56%學歷在大學以上。專家指出,雖然年紀愈長,罹患失智症的比率愈高,但失智症其實是大腦病變,並非正常退化。
雖然年紀漸長,記性可能變差,但認知功能中的記憶力、語言能力、方向感,正常老化都不會如失智症患者般快速退化。長庚土城分院腦神經內科主任徐榮隆說明,以記憶力為例,雖然隨著年紀增長會遺忘某些事,但稍加提示便會想起來,不至於整件事都完全不記得,「老化會遺忘細節,退化是整件事消失」。
徐榮隆進一步說明,失智症患者腦細胞明顯減少,若是阿茲海默病患,大腦海馬迴更明顯萎縮,這些都是正常老化不會出現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