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稻米產量遠高於需求量,導致稻米價格偏低,為此,農委會除實施稻作四選三以及大區輪作,鼓勵農民改種雜糧外,也調整公糧收購處理模式,從今年起試辦從市場收購一定數量的稻榖,盼維持稻穀價格每百公斤千元以上。
不過中華民國米穀商業同業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李榮福質疑,政府向市場大量採購稻穀,勢必會帶動白米末端零售上漲,恐造成消費者的負擔。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台灣一期稻作約十七萬公頃、二期十萬公頃,一年加起來約一百四十萬公噸糙米,但需求消費僅一百二十萬公噸,有二十萬公噸超產,導致國內糧價很難拉起來,每次總統大選前都要求提高保價收購價格,但也無法解決稻米產業問題。
陳吉仲表示,今年調整公糧收購處理模式,也試辦從市場收購一定的數量稻穀,好讓整個稻米市場價格提高,農民才願意耕種。舉例來說,一般家庭一個月白米支出六百元,若每月多增加一成,就是增加六十元,不會增加消費者負擔。
對於農委會試辦「市場採購稻榖」,李榮福認為, 若採府收購價高於市價,就有圖利之嫌,低於市價,糧商不願意賣,且政府大量採購稻穀,勢必會帶動末端零售上漲,不僅消費者有負擔,主計總處是否同意也不知道,他認為這「做不來」,僅是宣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