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心理健康 影響職業生涯

 |2008.04.14
731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一項研究顯示,兒童時期的心理狀況,可能決定成人後能否勝任何種工作、承受工作壓力。這項研究也提醒為人父母、師長者,對孩子的童年馬虎不得。

巴茲與倫敦醫學與牙科學院刊登在英國「職業與環境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兒童心理健康可能影響日後職業之路。這項研究的對象是八千二百四十三名英國同齡男女。

研究人員發現,年幼時表現出過度悲傷、焦慮和畏懼情緒的兒童,日後有可能在職場上「不堪重負」。當邁入不惑之年,巨大工作壓力更可能使他們較他人沮喪和焦慮。

首席研究員斯蒂芬‧斯坦斯費爾博說,抑鬱、焦慮的兒童,成年後有可能從事低階層工作,而惡劣工作環境又容易引發中年心理危機。

兒童心理問題,大致可分為「內向性行為」和「外向性行為」兩種。前者除抑鬱與焦慮外,還包含自卑、害羞、冷漠、過度敏感和注意力難以集中,後者則常表現為暴躁、破壞等暴力傾向。

有「內向性行為」問題的兒童,在學校常被忽視,因為他們對他人和集體的影響微乎其微,不像有「外向性行為」問題的兒童一樣愛惹麻煩。然而,沉默寡言、孤僻離群、逆來順受的性格,嚴重影響這類兒童心理和智力的正常發展。

研究表示,有「內向性行為」問題的兒童,由於經常遭受挫折,認為自己很失敗,因此很少表達意見,盡管他們的想法可能很有見地,這種防禦性姿態,導致他們面對挫折更加不堪一擊。

斯坦斯費爾博說,家長及學校應注意心理問題可能對兒童造成一生的困擾,並應及早解決。焦慮和抑鬱會使他們缺乏自信,喪失進取心,成年後往往選擇較低階層工作,同時得忍受巨大工作壓力,和少得可憐的薪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