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漢堂種植逾五甲地的白玉蘿蔔,每年大量醃製菜脯。圖/記者王淑芬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風乾蘿蔔是早期農業社會作物歉收,農家清苦度日的配菜,但是隨著社會型態轉變,美濃白玉蘿蔔醃製逾十年期的老菜脯能賣到好價格,不僅入菜還能當茶飲,一斤約千元的行情,成為農家最大財富。
高雄市美濃的白玉蘿蔔有約二百公頃種植面積,雖然只有秋冬季節生產,但因質地細緻、口感佳,成為冬季入菜限定的好滋味。
近年,農民將白玉蘿蔔做成陳年老菜脯,依年分訂價出售,原本一台斤十多元的新鮮蘿蔔,經風乾、鹽漬、曝晒、入甕,陳年發酵後的老菜脯,不僅是燉湯入菜好配料,還能做茶飲,甚至對改善慢性氣管炎具有功效,業者劉漢堂形容老菜脯是「窮人家的人蔘」。
劉漢堂是在地美濃人,種植白玉蘿蔔二十多年,年年醃製產出一缸缸的老菜脯成了他的資產,也是傳家寶。
劉漢堂說,源起老阿嬤們的「眠床腳」,這些被久放的陳年菜脯,是家傳健胃整腸的良方,他首推將珍貴的老菜脯當茶飲,如果蘿蔔乾入菜燉湯口感鮮甜,蔬食者用素料、百菇再加入薑片,有助於舒筋,是四季養生的好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