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天然樹瘤 繆銘原巧雕達摩

羅智華 |2022.08.10
2095觀看次
字級
繆銘原期許自己能持續精進,創作出更多樣的作品。 圖/繆銘原提供
達摩的半身像,是繆銘原利用天然木材雕刻。圖/繆銘原提供

【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苗栗三義鄉以木雕聞名海內外,走在三義老街可見一間間的木雕藝術館矗立,但一件創作從無到有,並非易事;隨著時代變遷,也讓世代接棒成為一大課題。幸好近年有不少資深藝師努力將好手藝傳承給年輕一代,像是藝師繆銘原,就在知名木雕藝術家父親繆樹金啟蒙下,從電子科技業轉換跑道、一步步踏上木雕之路,除了致力於木雕神像的技藝傳承,亦寫下父傳子繼的藝壇佳話。

擅長以天然木頭型態融和雕刻的繆銘原,專注於彌勒佛等神尊創作,除了將小沙彌、達摩祖師等作品雕刻得莊嚴有神,就連牛、雞等動物也刻畫栩栩如生,讓雕刻與原木宛如「融為一體」,就像是大自然的渾然天成。

令人很難想像當初的他,其實是半路出家的木藝師,原本在桃園電子大廠上班,某天休假回家時,看見父親創作時的全神貫注,當下決定在三十三歲那年正式學藝,靠著努力不斷精進雕工,不只讓父親刮目相看,作品也逐漸嶄露頭角,曾在兩岸職工雕藝競賽榮獲優勝,並在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高雄文化中心等地展出。

減法思惟 縝密構思創作

「雕刻創作是減法,一旦動刀就無法從頭再來過。」繆銘原說,一路走來的創作歷程真的不容易,木雕不像捏陶或泥塑等創作,可以在過程中修補,木雕只要開始鋸掉木頭後,就無法恢復本來樣貌,因此每當他要投入一件新作品,事先都需研究透徹、縝密構思才會開始著手。

以他最常用的樹種檜木為例,拿到木材後他會先仔細觀察,能否以天然型態創作需要的作品樣式或外型,再以電鋸進行大方向的形體切割,接著用刻磨機創作細部形貌,最後透過刻刀進行粗胚雕刻、細部修胚等程序,才算是大功告成。

如同許多書法家一開始會先臨摹王羲之、趙孟頫等古代名帖開始學書法般。對繆銘原來說,學藝過程也是不斷從觀察前輩創作,加上自己的心領神會與融會貫通來提升技藝。以達摩作品為例,他談到創作的起心動念,是因為當時參加三義木雕協會舉辦的粗胚課程班,向藝師陳東明學習達摩雕刻,課程結束後一直希望能創作自己的首尊達摩作品。

草鞋與鉢 展現細膩工法 

於是他利用天然木材雕刻出達摩的半身像,以披風銜接木材本身的天然表皮,再以木頭上的樹瘤巧手刻畫出達摩的拐杖、草鞋與托鉢等配件,達摩腰前則是以祥雲來銜接木頭的天然樹瘤,過程耗費不少心力,但也因此巧妙保留檜木原貌,並將天然原木與創作融和,就連維妙維肖的草鞋也只比一塊銅板再大一些,以各種技藝展現達摩的豁達自在。

承襲父親木雕技藝的繆銘原談到,傳統工藝要做到世代傳承並不容易,以自身來說算是很幸運,除了擔任學徒期間因為有爸爸的幫忙與教導,讓他不用背負過大的經濟壓力,加上許多資深藝師都在三義,讓他可以多方請教、見賢思齊,在木雕之路上可說是一大助力,得以在前人引領下看得更高、更遠。

談及未來,今年四十一歲的繆銘原期許自己能持續精進與學習,創作出更多樣化、更具水準的木雕作品,像是關公、觀音、佛首等,為新世代的木雕工藝開創更多元的創作風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