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許多人而言,跟家人和諧相處是生命底蘊裡最困難的一件事。
這些人心裡積累著種種糾結、執著、憤怒的情緒未能釋放,造成身體的緊繃僵硬,非得等到家人陸續生重病或死亡,提供了一次又一次的機緣,讓人面對自己,面對還活著的家人。
挪威電影《跟憂傷跳舞》的中文片名容易讓人誤會,以為這是一部跟憂鬱症有關的電影,觀賞之後才知道,該片所述說的故事結構,基本上跟「不願面對家人」有關。
爸爸、媽媽、女兒,三個人分別住在兩個國家、三個地方,平常毫無往來,沒有聯絡。然而媽媽得了癌症,躺在醫院病房,她用計設法讓女兒去挪威接終日酗酒的爸爸,一起去倫敦的醫院探望她。雖然心不甘、情不願,但遇到這種攸關「最後一面」的事,父女兩人還是勉為其難湊在一起,上路了。
上一代的情感互動模式,深深影響下一代。
對異性戀女子而言:如果她一直無法發展出深刻穩定的愛情,若不是有意識地選擇獨身,若不是因為有太多情感的牽連糾葛,或太執著於一個得不到的男人,那麼,很有可能是因為,她並不尊敬、甚至輕視或埋怨父親。
對異性戀男子而言:如果他一直無法發展出深刻穩定的愛情,若不是有意識地執意單身,若不是因為有太多情感的牽連糾葛,或太執著於一個得不到的女人,那麼,很有可能是因為,他並不尊敬、甚至輕視或埋怨母親。
電影裡,跟女主角發生一夜情的男子有句台詞很關鍵,他說:「你們父女倆很像,都不願意面對真實的事。」因為不肯面對真實的事,女主角的爸爸終日酗酒,逃避所有現世困難,遭受屈辱也無所謂;因為不肯面對真實的事,女主角總是四處尋求一夜性愛,連對方叫什麼名字都不知道,直到這名男子讓她經驗了高潮,她才不得不產生「面對真實」的感覺。
電影的最後,女主角對著空蕩蕩的病房,含淚對著已過世的母親說:「我不敢結婚,因為我怕會生出像我一樣的女兒。」事實上,她的母親跟父親也沒有婚姻關係。這是種屬於下一代的、孩子輩的深情之愛,孩子不由自主的追隨父母的腳步而去。
對上:因為見證父母表面不幸福的互動模式,她選擇讓自己變成雌雄同體,雖然身體是女生,行為卻像個男子漢,可以保護喝瞎的醉鬼父親,可以駕馭一夜情的對象,隔天醒來,一腳踹開。
對下:因為不願新生命出世受苦,她選擇讓所有的苦痛到此為止,不結婚、不生小孩,由她做最後的承擔。
從《跟憂傷跳舞》可以得知,情感、工作、人際問題的深層解藥,不在遙遠的天堂,而是在家族系統裡。
夢境庵部落格: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tj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