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舉辦「印刷的先驅-大小碑林拓本特展」,介紹碑林歷史由來等面向。圖/文化局提供
【記者羅智華台南報導】文化古都台南保存近百件大南門碑林及赤崁樓小碑林,石碑規模不僅為全台最大、亦是最具盛名的碑林。為讓大眾了解石碑文化脈絡,文化局舉辦「印刷的先驅-大小碑林拓本特展」,介紹碑林歷史由來等面向,即日起在安平樹屋朱玖瑩故居展出。
文化局表示,大南門碑林是日治時期為了舉行「台灣博覽會」而設立,也是當時台南歷史館第三會場的展覽,被俗稱為「大碑林」,目前大南門碑林總計保存了六十二件石碑。赤嵌樓的小碑林,則是一九五四年做為台南市歷史館時期,在文昌閣右側闢建的第二碑林,規模比南門公園碑林來得小,因此稱為「小碑林」,共保存三十二塊石碑,這些石碑內容包括了營造圖、造橋、修廟、旌表等,可說是十分多元。
此次「印刷的先驅-大小碑林拓本特展」,共展出目前收藏在鄭成功文物館中的大、小碑林石碑拓本十一件,展覽還特別呈現大小碑林的歷史由來、石碑及拓碑等知識等,引領大眾走進碑碣的世界。
文化局表示,這次展出的拓本,是早年由文獻委員會等單位採拓大南門碑林、赤嵌樓小碑林碑碣製作的拓本。拓碑歷經洗碑、刷白芨、上紙、上水、捶碑、上墨等步驟,在完成「拓碑」後留下的拓本,除了能保存石碑上重要石刻史料外,拓本本身也呈現藝術典藏及書法內涵,深具文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