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裡的無齒之徒

文/小C |2022.08.04
2034觀看次
字級
圖/123RF

文/小C

牙齒看似平常的器官,實際上,這種結構只有包括人類在內的高等動物才有,它最重要的作用,是用來咀嚼或撕碎食物,目的為了更容易消化,但是你知道牙齒並不是動物必備的器官,因為只要能將食物吞進胃裡並消化掉就行了,所以其實有很多動物並沒有牙齒。

賽翁失馬 焉知非福

乍聽之下,沒有牙齒似乎無法好好進食,不過實際上,上天造物總是非常巧妙。

以鳥類為例,牠們即使沒有牙齒,但是可以通過消化道的砂囊磨碎食物,不但能消化食物,還能吸收營養物質;美麗的毛毛蟲也沒有牙齒,代表牠們無法咀嚼植物,不過牠們能用下頜骨將草料磨成小塊;又像是哺乳動物中,穿山甲和食蟻獸也沒有牙齒,無法咀嚼食物,但是幸運的是,牠們根本都不需要咀嚼,因為牠們長而黏的舌頭,可以捕捉螞蟻和其他昆蟲。

棘皮動物一樣也沒有牙齒,以海膽為例,牠跟本不需要牙齒來進食,只需要透過從岩石或植物上,刮下藻類來覓食,口器就是從水中吸取食物的管子,直接接著牠們的消化道,十分簡便,都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好例子。

追根溯源 無齒有理

這樣看下來,動物沒有牙齒似乎也理所當然,你看蜜蜂吃花粉而不是吃草或樹葉,有牙齒反而奇怪了,但是蝎子既然以牠的「壞」著稱,不該是最致命的生物嗎?可牠也沒有進化長牙齒,是不是也為牠們一個理所當的理由──因為牠們太毒了,物極必反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