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花蓮訊】花蓮慈濟醫院研發出「深腦部刺激術」外科手術,改善巴金森病無法以藥物控制的病情。巴金森治療與研究中心主任陳新源表示,目前患者除了接受藥物治療外,在幹細胞療法尚未發展成功之前,腦部深層刺激術,是患者的最大希望。
慈濟醫院昨天邀集病友相聚,分享罹病和接受治療的心路歷程,病友期盼腦部深層刺激術,能納入健保給付,造福更多巴金森患者。
陳新源指出,巴金森病是一種慢性腦部退化性疾病,病患最大的困擾,是無法自我控制行動。據許多臨床統計顯示,超過四成以上的病患,在口服左多巴藥物一段時間後,會形成所謂的「開關交替反應」,藥物引起「開反應」時,病情可獲得良好控制;當「關反應」啟動時,症狀完全無法控制,造成患者日常生活起居,受到極大困擾。
慈濟醫院研發出深腦部刺激術,把細長的電極導線,植入腦中的丘腦下核或蒼白球內核,透過導線產生的電流,控制和調節腦內不正常的細胞活動訊息,改善病患的活動能力。
慈濟醫院使用深腦部刺激術,應用在動作障礙疾病治療,已達一百一十例,約佔全台深腦部刺激術手術的百分之四十四,已成為亞洲腦深層刺激術手術教學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