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炘繪飛天 油彩堆疊更跳躍

羅智華 |2022.08.02
1477觀看次
字級
陳秀炘說,只要手還拿得動畫筆,就會一直畫下去。圖/陳秀炘提供
白沙屯媽祖廟口的廟埕場景,呈現出宗教與生活融為一體的動人氛圍。圖/陳秀炘提供
飛天系列是由陳秀炘則以西畫技法,不斷在畫布上堆疊數十個層次的薄油彩。圖/陳秀炘提供

【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結合西方油畫風格的千手觀音、脫俗超凡的敦煌人物畫、清新雅致的荷花姿態……, 藝術家陳秀炘以獨特技法,描繪出觀音菩薩像的慈悲和藹、飛天女的曼妙舞姿,襯托出有別於美術科班出身的生動畫風,令人難以想像她今年已經七十一歲,五十年來完成兩百多幅畫作。

出生於台中沙鹿的陳秀炘說,自小就熱愛繪畫,因父親在中部開設照相攝影館,當年許多攝影館老闆都具有用炭筆幫顧客素描的專業技能,她每天看著父親繪畫,在耳濡目染下也喜歡上塗鴉畫畫,曾被父親送去學畫。

21歲學油畫

自學創造特色

但要成為創作不輟的藝術家,光仰賴學畫基礎還不夠,最重要是對藝術的熱情。陳秀炘談到,自己雖不是專職畫家,但對繪畫的喜愛有增無減,由於創作媒材大多要價不菲,學生時代無法負擔,一直到出社會、開始賺錢後,才有能力自掏腰包買名家畫集等藝術書籍,每當工作完成後,就會利用休閒時間自行觀摩、鑽研名家的相關技法,透過一步一腳印的自我學習,成就擁有自我特色的創作風格。

她從二十一歲開始學油畫,創作至今累積多樣化作品,包含油畫、素描、水彩、水墨、粉彩及絨布畫等多元媒材,當中又以油畫創作為大宗。陳秀炘說,油畫的畫法豐富多變、不易褪色且保存性佳,當西方繪法遇上東方創作題材,往往會激盪出令人驚喜的火花。

信仰佛教、家中供奉觀世音菩薩像,陳秀炘常以油畫來創作觀音像,〈千手觀音〉就展現出有別於傳統水墨畫的層次感,另幅手持荷花的觀音像,則彰顯出端莊婉約的大慈大悲形象。

畫佛心平靜

如與菩薩對話

「當一個人心中有佛,自然就能畫出莊嚴的佛菩薩。」陳秀炘說,雖然這幅千手觀音花了長達三、四個月時間創作,但繪畫過程她不覺得疲累,反而有一股宛如打坐禪定的平靜湧上心頭,「就像是在與佛菩薩對話」。

另一個受藝壇青睞的飛天系列,陳秀炘以西畫技法,在畫布上堆疊數十個層次的薄油彩,雖費工耗時,卻也讓飛天女跳舞時,薄紗飛揚的動態更為栩栩如生,令觀者有一種躍然紙上的親眼目睹感,內蘊禪意兼以豐富色彩。

除了描繪人物像,陳秀炘也曾以花草生態、廟宇建築為題進行創作,勾勒出「萬物靜觀皆自得」的意境。她曾用畫筆描繪白沙屯媽祖廟口的廟埕場景,將拱天宮歷史悠久的宮廟建築內涵,巧妙融合當地市井小民的日常中。

陳秀炘曾向知名石雕藝術家陳松拜師學習石雕創作十餘年,將動態石雕技法融入靜態創作繪畫中,藉由「動靜之間」的相輔相成,讓人物畫作品更為立體、生動。她獨樹一格的畫風也受到台中市港區藝術中心肯定,曾獲邀前往藝術中心,舉辦「靜淨境──油畫創作展」。

「只要手還拿得動畫筆,我就會一直畫下去。」笑聲爽朗的陳秀炘說,從年輕畫到現在,始終樂在其中,不只將作品視為傳家寶,更希望透過藝術撫慰疫情下的不安人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