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歷史】 鹿港意樓,一棟有故事的老房子

文/蔡志鏗 |2022.07.26
2058觀看次
字級

文/蔡志鏗

鹿港,曾經是台灣頗富盛名的文化小鎮,昔有「一府二鹿三艋舺」的稱呼,近年來更被票選為全台灣最富人情味的小鎮,就像鄧麗君演唱〈小城故事〉的歌詞:「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若是你到小城來,收穫特別多……請你的朋友一起來,小城來做客。」

廟多、古蹟多,是鹿港的特色之一。而在眾多的古蹟中,我獨鍾意樓,因為它不僅建築型態獨特優美,而且還曾經發生過一段動人的愛情故事。

鹿港意樓是慶昌古厝的一處閣樓,閣樓旁還有一棵楊桃樹。傳說住在閣樓的女子名叫尹娘,她的丈夫為求功名,在新婚不久後便遠離家鄉赴試,離開前在閣樓旁種植楊桃樹,並殷殷囑咐尹娘說:「見樹如見人,吾試畢即返。」

然而,尹娘的先生不但沒有兌現「試畢即返」的諾言,且從此音訊全無,尹娘在閣樓裡痴痴等待遲遲未歸的丈夫,最後抑鬱而終。雖然這樣的劇情有點像八點檔連續劇的內容,但想到有情人無法白頭到老,還是讓人悵然不已。

故事中,尹娘倚窗等待的窗戶為圓形,象徵著圓滿的意思,木窗紋路則由代表「福」的葫蘆以及代表「錢財」的古錢組成,相當具有古典的氣息。此乃當時台灣傳統建築的代表,充滿當今西式建築所不復見的典雅。

從意樓旁邊的小巷弄走過,狹小但筆直的街衢邊側矗立著一堵紅磚牆,縱深約莫有四十多公尺,仰頭眺望那棵楊桃樹翠綠的樹身、圓形的窗櫺,讓人不勝唏噓。讓人緬懷的不只是尹娘的痴心等待,還有傳統老建築的日漸凋零。值得慶幸的是,鹿港小鎮仍有許多有心人,用盡力氣和心思,一心一意只為保留傳統古建築,好讓後代子孫可以一窺前人的生活樣貌。

台灣文獻委員會前主任委員林衡道先生常說:「看古蹟,要帶著明天可能就看不到的心情。」每回從意樓走過,心中總會浮現一絲絲的不安:明天,意樓是否還會存在著?

若有機會去鹿港,建議可到意樓走走,既可緬懷一段動人的愛情故事,還能欣賞到典雅的傳統建築,肯定不會空手而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