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價衝新高 引發高通膨 重創貧窮國家 海地數日暴亂 危機升高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食品和能源相關問題正襲擊全球,日益嚴重。目前,全球大米庫存已達一九八○年來的最低水平,而全球米價也連續四天創下新高。世界銀行總裁長左里克指出,目前的高糧價將不會是短期現象,很可能會持續數年,而世界性的糧食問題,可能引發許多國家的社會動盪。
占全球稻米出口量三分之一以上的中國、埃及、越南與印度,今年都降低出口量,以安定國內的庫存水準。菲律賓食用的稻米約有一成五需仰賴進口,農業部長雅普說,今年進口的稻米數量將從二○○七年的一百九十萬噸,增加到二百七十 萬噸,希望藉此遏阻糧食危機。至於美國,由於產米區遭遇水災,今年播種稻米的進度落後往年,六個州農民目前播種的面積只達百分之十一。
左里克七日在世界銀行會議指出,不斷增長的糧食需求、飲食方式的變化以及作為可替代能源的生物燃料的應用,導致全球糧食庫存量降至警戒水平。另外,食品價格專家認為,高糧價讓部分發展中國家也面臨嚴重危機,甚至導致過去五至十年,為脫貧取得的經濟成果毀於一旦。
在一些發展中國家,新的飢荒、營養不良等狀況,開始在城市地區出現,原因並不是缺少糧食,而是價格太高導致居民無力購買。
高糧價也助長了通貨膨脹,印度商業部表示,印度批發物價指數上個月已升至百分之七,為三年來的最大漲幅。在泰國,二月份通膨率為百分之五點四,創近二十個月來最高點。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經濟分析師阿巴赫說:「米價持續上漲的狀況是不能忍受的,對於任何一種主要日用品而言,其價格高漲都會帶來社會動盪的風險。」
世界銀行也表示,糧食與能源成本連漲六年,讓世界各地三十三個國家,可能面臨「社會動盪」。
全球食品價格飆升,窮人受影響最直接 ,聯合國糧食計畫署的主管官員八日表示,布吉納法索、喀麥隆、埃及、印尼、象牙海岸、茅利塔尼亞、莫三比克、塞內加爾,以及海地都先後發生騷動或暴亂。
海地因物價上漲引發的示威抗議活動,從三日即在全國大小城鎮展開,許多示威者攻擊聯合國維和部隊的駐點,到八日已造成數起民眾傷亡。首都太子港的抗議活動,數百名群眾包圍國會和總統府;另外,海地人口第三大城萊凱市,四日的示威活動中,造成四死十五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