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River
陳世軒/台北市薇閣中學二年丙班
「滴答──滴答──」,轉進角落的咖啡廳,便是冰滴咖啡滴落的聲音,悠揚的爵士樂隨著香氣瀰漫在空氣中。入座不久,隱約可見一個人影隔著手中大山深焙的蒸氣,以紳士之姿在我正前方緩慢坐下。
他不是別人,正是這間小店的老闆費先生。平日因為客人稀少,我們總能這樣閒談上兩句,我分享校園生活與遭遇,他說說咖啡的烘焙之道和關於咖啡的故事。「咖啡源於西亞國家,在十字軍東征時期,伊斯蘭士兵咀嚼咖啡豆來提振精神,因而被歐洲人稱為惡魔的飲料。後來咖啡因機緣巧合之下傳入歐洲,才有了今日被神祝福的味道……」每當他談及這段歷史,雙目總是炯炯有神,鬢髮雖已白如雪花,體態些許龍鍾,卻無法掩飾費先生對於咖啡的執著與熱愛。
我一直記得第一次踏入店中,本想點杯熱可可坐在落地窗前欣賞晚霞,但交出菜單後,卻聽到一陣急促的腳步聲,老闆向我推薦招牌的「大山深焙」,所以難得悠閒的我決定嘗試新口味。「苦!」我不禁叫出聲,留在口中的只是無盡的苦澀,這正是我對咖啡的第一印象。看到我糾結的面龐,費先生莞爾笑道:「它並不苦,是甘的,你以後就會明白了。」或許是好勝心作祟,幾個月後我竟在飲完最後一口前嘗到費先生口中的甘美,又或許只是早已習慣苦,而能體會其中的滋味。此後,數次出入店家才和老闆開始熟絡起來。
轉角咖啡廳中各式的咖啡亦如人生百態,如麝香咖啡,在汙穢的環境中滋養了最終的風韻;如藍山咖啡,在得天獨厚的背景下成長,而擁有獨特的風味;如黑咖啡,最原始的滋味,卻能展現樸實的風格。有時,我們在咖啡中加糖,便能替人生增添美好記憶;有時,喝下一口咖啡,發現味道不如預期,就試著加點牛奶,便好似在繁重的生活中添入一絲輕鬆。然而,咖啡在此之前都須經過機械的磨礪,經過高溫的烘焙及沸水沖刷,才能獨樹一格。
「滴答 ──滴答 ──」,咖啡滴入壼中,時光也隨之流逝。望著手中的杯子,烏黑咖啡映出的不再是稚嫩的臉龐。費先生生病在家休養,如今小店易主,滋味改變,我也不再是少年。人生果然像「大山深焙」,苦澀卻又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