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本土新冠已逾四百萬人確診染疫,許多民眾「解隔離」後,仍持續有咳嗽、胸痛,甚至是「腦霧」等後遺症。對此,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昨日召開記者會,邀請多位中醫師分享預防及治療「長新冠」的方法。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醫師賴香君指出,長新冠可分為四種類型,提醒民眾注意,染疫後可能會有憂鬱、焦慮等身心不適狀況,建議可服用湯藥,透過食療調理,再搭配作息調整及導引復健,必能事半功倍。
賴香君分析,長新冠有四大類型,首先是睡不飽、吃不下的「脾胃氣虛型」,通常有疲倦、胃口不佳、腹脹、便稀軟等,中醫師可能會開立參苓白朮散加減,並建議病患日常可用黃耆、黨參、山藥、茯苓、芡實、白扁豆、蓮子、薏苡仁等食療。
其次為睡不飽、吸不到的「氣肺胃陰虛/氣陰兩虛型」,通常有疲倦、胸悶、口乾、心悸、乾咳,賴香君建議可用沙參麥冬湯、生脈飲加減,食療方面可用紅景天、西洋參、麥門冬、百合、銀耳、桑葚等。
第三類為記不住的「清氣不升型」,包含注意力不集中、腦霧、記憶衰退等,賴香君認為,可用益氣聰明湯、升陽益胃湯加減,並佐石菖蒲、地龍、蔓荊子等,食療可用黃耆、黨參、天麻等。
第四類為「肝鬱氣滯型」,除了生理外,長新冠也可能會導致心理憂鬱想不開,包括憂鬱、焦慮、失眠、咽梗感。可用加味逍遙散,食療可用薰衣草、玫瑰、陳皮、佛手等泡茶飲。若有久咳、後鼻咽部、咽喉有痰黏感,建議可服千金葦莖湯、麥門冬湯、桔梗湯調理。
賴香君建議,患者除了中藥調理、食療,可以搭配導引復健,如八段錦、太極拳等。
長期練功的中醫師吳建東提醒大家,在後疫情時代,仍要落實戴口罩、勤洗手、不群聚,起居有節,期望能達到「免疫平衡」的健康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