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依恩綜合外電報導】南韓佛寶宗剎通度寺珍藏的佛陀袈裟和慈藏律師的袈裟,往年只在開山大齋等特別活動,才開放一、二次供眾參禮,如今將以常設展方式,公開讓民眾瞻禮膜拜。
通度寺住持頂宇法師說,佛陀袈裟並非純屬遺物,因為它是佛寶的象徵,為讓佛弟子培植道念信心,所以將常年公開展出,成為佛寶宗剎的特色。
推定有二千五百多年的佛陀袈裟,依據《三國遺事》的記載,傳說新羅慈藏律師,於六四六年(新羅善德女王十五年)間,在中國唐朝清涼山文殊菩薩像前祈禱時,親謁文殊菩薩示現成凡僧,賜予釋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及袈裟一件。慈藏律師歸國後,成為新羅的大國統,並依王命,在當時戒律宗的本山創建了通度寺。而慈藏律師身上的袈裟,是善德女王親賜;在他圓寂後,寺方將袈裟珍藏在觀音殿,如今已恭迎至說法殿,兩件舉世無價的袈裟,保存於防濕、恒溫及有保安裝置的玻璃箱內。
佛典中記載,袈裟是釋迦牟尼佛世尊教化世人時,帝釋天王帶領天上工匠,依方、圓、長、短、廣、狹,一一如法裁剪縫製。由於佛陀教化世人時,恆常著福田衣,所以袈裟不只是天人的共同珍寶,也是邁向圓滿佛道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