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逗好
「妳這樣吃不飽啦!要吃便當。」「妳的午餐好奇怪。」「妳很懂得養生。」小女兒進入新職場,午餐是一盒家裡切好的幾樣水果、一份早餐店的燒餅、飯團、三明治……輪流著。每天她這隻菜鳥總要笑臉回應老鳥們的各樣好奇,她不想繼續當大家研究的話題,只好從眾吃飯,帶飯盒上班。
在玻璃保鮮盒裡鋪上一層白飯,再擺上當晚的菜色,就是隔天的飯盒。我家的一餐是兩個女兒的兩餐。第二餐要面對同事、老闆,晚餐吃什麼關乎著她們的腸胃與人際關係。
小女兒妝扮飯盒就像在畫畫,要四季豆排隊、黃豆芽圍圈、香腸潛入飯裡、辣椒點綴……工作難找逼著她走入非所學的職場,她所學的商業設計只能用在每天的飯盒裡。
我會煮的就那幾樣,菜色很少變化,煮著吃著分不清今天是重複昨天還是前天。黃豆芽炒肉絲、毛豆炒肉絲、酸菜炒肉絲……彷彿接龍模仿著,打開冰箱就能猜出一星期的菜色。那些我不吃、不愛的食物,不會出現在餐桌上。我奉行著煮菜的人最大,要為自己煮,家人是跟著我吃。
我煮什麼女兒都說好,有次茄子買太多,連續煮了兩晚的茄子肉,我看都看膩了,她們卻說再吃第三天第六餐也可以。
「媽,妹妹明天的飯盒,你要不要現在吃?」大女兒說她太晚看到妹妹傳來的訊息,妹妹說同事中午請吃肉桂捲,今天帶去的飯盒冰在公司冰箱留到明天她再吃。我拿著剛裝好溫熱的飯盒,打開蓋子看了看。雖然跟餐桌上是一樣的菜色,但成為飯盒我吃不下去。蓋回蓋子,我說:「放冰箱,妹妹後天吃。」
我女兒不挑食很好養,帶回家的飯盒只裝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