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昆蟲所畢業的詹家龍,從小對昆蟲、蝴蝶有興趣,卻視數量龐大的紫斑蝶為「垃圾蝴蝶」,直到一次誤闖茂林蝴蝶幽谷,眼見上百萬隻色彩斑斕的紫蝶飛舞,觸動他發起標記和追蹤紫斑蝶的計畫,因而發現了長達一百公里的「蝴蝶高速公路」,並吸引國際保育人士及媒體關注,肯定台灣蝴蝶保育的重要性與創意。
圖/林伯昌,趙惠群提供
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研究員詹家龍,最近頻頻出現在報章雜誌及電視媒體中,原因是他因追蹤出全台首條「蝴蝶高速公路」,剛榮獲日本頒給他「創意大獎海外獎」,另一個重要原因,則是他所發現的紫蝶家族,最近正進行一年一度的北移行動。因此,不但國內的蝶報義工、愛蝶人士全體總動員,國際媒體如CNN、BBC、Discovery更緊盯著詹家龍,準備來台拍攝紫蝶北移的壯觀畫面。
誤闖幽谷 巧遇嬌客
畢業自台大昆蟲系及研究所的詹家龍,坦言自己過去只注重研究,卻沒有生態保育觀念,根本不重視紫斑蝶,甚至連蝴蝶幽谷大片棲地被夷為停車場,都沒有特別的感覺。「十多年前,大家的焦點都放在瀕臨絕種的動物,如寬尾鳳蝶、櫻花鉤吻鮭,至於平常跟人生活在一起的紫斑蝶,由於數量多到不值得重視,還被稱為『垃圾蝴蝶』呢。」詹家龍自言在誤闖紫斑蝶世界前,心態十分可議。
1999年聖誕節前後,二十八歲的詹家龍走進茂林,闖進數萬隻蝴蝶冬天休息、繁衍的叢林洞,視線所及,每一棵樹的樹幹、樹葉,密密麻麻布滿了蝴蝶,厚實的枝椏被數百隻停駐的蝴蝶壓到下垂,藤蔓上也都是烏黑的翅膀。稍有聲響,滿谷蝴蝶就全部飛到空中,振翅的聲響大到令人摀耳。透過陽光,整個天空充滿深藍、烏紫、濃紫各種斑斕色彩。直到今天,詹家龍一閉起眼,眼前還會出現當年蝴蝶滿天飛舞的畫面。
追蹤蝶況 全球驚艷
詹家龍感動之餘,決定窩進茂林研究,而且一窩就是四年。而愈認識這片土地,他的危機感愈強。「垃圾蝴蝶為什麼需要保育?因為牠與我們的關係最密切。如果有一天,我們的環境連垃圾蝴蝶都活不了,那人還活得了嗎?」
詹家龍第一步決定發起標記和追蹤紫斑蝶的計畫。他一路從高雄茂林追蹤到彰化八卦山,並號召國內蝶友協助抓到紫斑蝶後,做上標記再野放。2004年,透過全台蝶友的合作,終於確定全台第一條、超過一百公里的「蝴蝶高速公路」,而詹家龍發起的標放紫斑蝶保育計畫,也在2005年引起美國國家地理頻道驚豔,願意投資拍攝紫斑蝶紀錄片。
詹家龍說,台灣是全世界第三個大規模進行蝴蝶標記與追蹤的國家,也因此確定這些振著大翅,在陽光下鱗片閃著紫光、藍光、螢光,冬季大量聚集在背風山谷的紫斑蝶,竟是世界二大越冬蝶之一的少見品種。
個人研究 全民共享
和其他國家不同的是,墨西哥是由總統親自頒布「總統令」保護世界級的「帝王斑蝶谷」,詹家龍雖然有農委會的研究經費,但入不敷出,還倒貼了七、八十萬元台幣。但很多人被他的熱情感動,紛紛投入保育行列,除了農委會及高雄縣長楊秋興,茂林的魯凱族及排灣族等族人、中華電信董事長賀陳旦也大力贊助他的護蝶行動,使全台一下子多了數萬名蝶友。
去年紫斑蝶春季向北遷移期間,政府更破天荒下令暫時封閉國道,架起防護網保護蝴蝶通行,減少蝴蝶被車撞到或車速帶動的狂風掃到,使詹家龍的個人研究活動,成為台灣社會全民環保及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無形資產。
隨著紫斑蝶聲名大噪,成為學生和民眾每年冬天及春天爭相尋訪、標記的明星,詹家龍這幾年比較不用在野外蹲點了,但因為要進行國家委託的研究計畫,還要培訓北中南東一百名義工導覽、解說,籌辦全省的活動,他反而比過去更忙了。
台灣之美 貴在自知
今年3月12日,詹家龍在東京舉行的「日本創意大獎2007」獲得海外獎,評審之一的東京大學名譽教授石井威望說,看到這麼年輕的人從事蝴蝶保育,並喚醒社會大眾關心,他覺得很感動,也覺得這樣的保育工作為未來的世界帶來很大的希望。
特別在慶祝晚宴中穿著魯凱族勇士服的詹家龍,也心有所感的說,透過這個頒獎典禮,讓台灣的美可在外國發光發亮,他感到很欣慰,但他更希望台灣人應先了解自己國家的美,不要等到外國人發現之後,才加以重視。
從國小五年級,讀到第一本《台灣常見的蝴蝶》開始,就決定追蝶人生的詹家龍,坦言如今是他「最完美的人生,」詹家龍眼睛發亮的笑著,因為在他眼底深處,那個追著蝴蝶亂跑的小小身影一直都在。